无mood定抑郁医生教你分 你有无郁到病? 低落逾两星期要小心 

撰文: 黎颂诗
出版:更新:

在高速运转的都市,即使卑微小薯仔,大大小小的压力也无分身份阶级如影随形,不时低落“无mood”也很平常,当你感到“我好抑郁”时,有没有想过,可能真的郁到病!

究竟如何判断自己是无mood还是患抑郁?精神科专科医生陈蔓蕾就列出4点让大家判断:

抑郁

无mood

身体有可能出现很多小毛病。

身体症状不太严重和非持续。

心情持续欠佳逾两星期,当事情解决心情也不好转。

情绪低落,当事件解决后心情有好转。

日常事务(如学习、工作、社交)受情绪困扰影响。

情绪不影响日常生活,可如常上班、上学。

需因应患者需要以药物治疗或配合心理治疗等才可改善情况。

情况非持续性及较轻微,可逐渐好转。如一直未回复,建议求诊。

有3%港人有抑郁症,当中以女性为多。(vcg.com)

完美主义者较高危

不少人说,抑郁症是因为脑分泌出问题,但原来也可因客观环境而诱发。精神科专科医生陈蔓蕾指,外在和内在因素,都可以是抑郁的成因。外在成因即生活上的困扰。除了学业工作恋爱等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若生活上出现巨大创伤如离婚、丧亲、生意失败等,都有可能诱发出抑郁。内在方面,不少研究指出,抑郁症与遗传、性格、价值观、解难方法及日常作息习惯等有密切关系。性格内向者,因不愿分享心事,更容易形成压力,导致抑郁。本身情绪较负面和完美主义者,都是高危一族。

当身体突然面对压力或重大挫折,肾上腺便会分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来帮助人体调节血压和免疫系统。但是身体若长期处于“作战状态”,便会影响部分身体机能,如出现心跳加速、胃痛、便秘、胃口改变、头疼头晕、经常疲累、失眠等情况,这正是潜藏的情绪问题浮现的征兆。

另外,脑部化学物失衡,亦会影响情绪、思考、睡眠甚至行动,也可诱发抑郁症。事实上,电脑脑部素描(PETScan)亦显示,患者脑部的组织活跃规律与正常情况刚好相反,研究指出患者脑传输物质出现不平衡,如其血清素、去甲肾上线素、多巴胺等等,当脑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令大脑活动有异。

精神科专科医生麦永接称,曾接触一位中年的女病人,因无法置业而患上抑郁。(iStock)

在压迫急促的城市空间,要“抑郁”起来,实在也很容易。我们身边的亲朋,都似乎都总能找出几个抑郁症患者。

今年四月,卫生防护中心趁“世界卫生日”检视本地抑郁症情况。中心估计,香港每100名成年人,就有3人患抑郁症。而据政府统计处2014年12月第62号专题报告书就指出,香港精神 / 情绪病患者女性较男性为多。陈医生认为,女性于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压力,对精神健康也可能带来隐患。少女阶段多为学业和感情问题,陈医生亦遇到过“曾经有患者因公开考试压力爆煲于半年内暴瘦20磅。”人妻也一样压力爆煲“上班期间把子女交予长辈照顾,结果与他们关系疏离,感到自己辛劳付出却没回报。在职场上又忧虑未能做好职责而令饭碗不保......”

卫生防护中心曾指出,有逾半抑郁患者没有求诊,因为严重抑郁症和自杀息息相关,陈医生建议如感到症状已影响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或被亲友指出自己“有点不妥”,甚至出现自杀念头,便应及早求诊。精神科专科医生会处方抗抑郁药配合其他药物来纾缓症状,另外医生会按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治疗、静观、催眠等都有助改善病情。

精神科专科医生陈蔓蕾(受访者提供图片)

陈医生强调适当的舒缓方法的确可减少因压力形成而导致的抑郁问题,但抑郁症涉及多个自身或外在因素,持续自我减压不一定就能完全避免触发此症。一旦病发,除了药物、心理辅导外,患者的性格也对病情有很大影响。如天性乐观、身边多亲友支援的话,患者于事情解决后便可走出负面情绪,复发机会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