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织布女强人养起香港  亲身体验土炮传统织布艺术

撰文: 江旻蔚
出版:更新:

今天说起荃湾,你可能马上想起近期火热楼盘“海之恋”。但原来香港经济起飞其中一个原因,也是靠着集中在荃湾的纺织厂,当年正正是一班女工在此“织织复织织”,养活了香港。当年的南丰纺织厂是香港三大纺织厂之一,为了保留当时的历史,南丰集团已决定将南丰纱厂的四至六厂活化,而六厂基金会就是活化项目的其中之一。这个夏天,六厂先举行一系列社区参与项目及“六厂夏日共学”活动,就让大家一起体验织厂女工生活!

织织复织织,当年的纺厂女工就是这样默默耕耘。(Facebook @mill6hk)
到后期,纺织也很依赖机械制造。(master-insight.com)

回到过去:纺织女工好“巴闭”

喜欢时装的大家应该对衣饰的布料有一定的要求,而当时香港出品的纺织品更是鼎鼎大名。荃湾街坊对这段历史应该印象更深刻,因为六十年代,荃湾区内的工厂数目达到二百间的历史性新高,“山寨厂”和大型工厂一同见证著香港工业的黄金年代;而“棉纱大王”陈廷骅也是凭着六十年代在荃湾柴湾角街的工厂区开设南丰纱厂起家,后来更成为香港三大纺织厂之一。南丰集团就致力保留香港这段光辉历史,将南丰纱厂的一部分活化,将已变成货仓的厂厦,改建成以时装为主题的新地标“The Mills”;而六厂基金会更是其中一个保育项目之一,成为培育新一代的香港tech及style(取其“textile”的谐音)创意人才。

(Facebook @mill6hk)

编织工作坊  体验女工生活

虽然The Mills预计2018年才落成,但六厂基金会已经开始运作,而主打活动是8月19日的夏季艺术节“六厂夏日共学 - 过嚟织嘢”,在荃湾福来村举办,让大家可以身体力行体验当年女工的生活。

(机构提供)

现正进行中的“织织星期三”,将传统织布方法带到社区中。“背带织机”是最传统的织布方法之一,六厂设计师Ken Hung就把传统技术升级再造,设计了一部可携式织机,逢星期三就带到福来邨跟大家分享,跟街坊一起进行纺织创作。活动亦将会有Ken这部背带织机及由本地社企样品制造合作制作的织织四方城等,鼓励大家一起落手落脚“织嘢”。

左边是六厂设计师Ken改良的背带织机,右边是传统织机的一种。(左:Facebook @mill6hk;右:江旻蔚摄)

就算是从未织过布的女生也不用怕,经Ken以弃木、胶索带、麻绳等简单材料改造的背带织机较传统的轻盈,一边绑著柱,一边挂在腰,以人手交织经纱和纬纱,重现传统手艺。所谓的社区实验,虽然“织织星期三”的重点是让大家一起聚集织布,了解香港历史,但其实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活动在福来邨的公众地方举办,附近有不少伯伯婆婆在树下乘凉;看到这群“后生仔”手脚笨拙地织布,不少婆婆更会忍不住大显身手,重现当年织布手艺,更可以从她们口中听到当年的女工故事呢。更多公众编织、讲座、设计师或女工分享活动将于8月陆续登场。

+5

“六厂夏日共学:过嚟织嘢!”日期:2017年8月19日时间:下午12时至6时地点:荃湾福来邨活动项目:“过嚟做嘢”、“过嚟织两嘢”、“过嚟讲嘢”、“过嚟睇嘢”及“过嚟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