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专访|翁子光戏名寄语港人 “时代就似一阵风吹过一样”
香港史诗式电影《风再起时》,由翁子光编剧及执导,梁朝伟、郭富城、杜鹃、周文健、谭耀文主演,由创作班底到幕前阵容,电影开拍已予人一份期待,只是断想不到,那份期待历时超过5年。“近年收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风再起时》几时上映?就算我出个贴文讲今日太阳好好,下面的留言都是问︰‘《风再起时》几时上映?’我都好无奈。”翁子光说。
同一时间,香港由政治、社会到电影界别,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剧变,至令一部纯粹借四大探长讲香港历史、怀缅过去的电影,都要经审慎处理。“一部给予观众缅怀旧日子,富有情怀的电影,到底何时才适合让观众欣赏,都是一个几经讨论的题目。”来到今天(17/2),终于顺利上画,是时候入场了。
何时才适合观众欣赏?
过去数年,笔者跟翁子光见面,都不下数次问及︰“《风再起时》几时上画?”来到今次专访,电影已落实映期,这条问题终于可以停一停。“我都相当被动,这是拍摄合拍电影共同要处理的问题,大家应该知道有个过程叫电影审查,我们收到的意见其实不算多,问题是上映的时机,过去几年整个香港都有很大变化,如果部戏讲香港历史,是否要考虑一下何时才适合观众欣赏?以前没有这么严谨,现在调控的力度的确大了。”
戏名寄语香港人
时间久等了,观众开始有些声音,有人觉得翁子光既要拍一个香港故事,又以合拍片模式作内地上画,一切源于想左右逢源。翁子光︰“更有人用向现实低头来形容,我不会这样想,这种创作是双向的,我们需要资源去完成自己的作品,不应存在消极想法。至于左右逢源,我是在一个合乎内地上映规格下,跟十几亿观众讲一个香港故事,想表达一种香港情怀,如果想左右逢源就不会拍这部电影。香港市场这么小,很难有资源让我重现5、60年代的香港,只能借用这空间来创作,是圆梦的过程。”
情系香港的心,由戏名《风再起时》已有所启示,“时代就似一阵风吹过一样,无色无形无味,吹过你都不太觉,时代与人生都似一阵风,电影正是讲两位主角,默默地经历一个时代的过去,不会有重量和颜色。”
风,固然是重点,但更重要是“再起”二字。“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阵风会怎样吹来,顺住你吹还是逆向而行。香港人都是这样,经常讲风向,当风再起时你就要留意,这阵风会吹得你舒服送爽,还是一阵烈风暴风令人面临考验呢?至於戏名的英文,我最后没有用When the wind blows,而改用Where the wind blows,重点不是时间,是地方,是讲紧香港。香港人永远都担心个风几时来,但又非常期待,正正就是这份感觉。”
“情感需要多于娱乐需要”
香港影坛近年是充满戏剧性,疫情下戏院被封令电影未能上画,甚至开戏都成问题,但当戏院重开,票房便屡创佳绩,《饭戏攻心》$7,700万,《明日战记》$8,200万,三级上映的《正义回廊》都突破$4,000万,而正在上画的《毒舌大状》更有机会挑战一亿大关,这可视为观众对电影的报复式消费现象,但在翁子光眼中,是观众用行动去表达一份归属感。“点解会出现一部戏看三、四、五次的现象,因为有情感需要,香港观众现在对电影,有种情感需要多于娱乐需要,娱乐需要是会去看成龙、周星驰电影,从官能上得到刺激,但现在更加多是意识形态表现,需要透过看一部电影去舒一口气。这情感需要远远多于撑,因为连入场那个人都觉得有需要,这就不只是撑。”
虽然翁子光监制的《正义回廊》都有受惠于这份热潮,但他本人也不时自我警剔,借情绪牵动不是一种长远的自救方法。“借用陶杰的‘虚火论’,如果单纯用情感去投票拍一部戏,是不可能救市的,观众会有疲惫,观众不可以每次都因为这是一部港产片,而去看五、六次,我们需要保持新鲜感,这是最困难的。”
《风再起时》不是双雄对决电影
翁子光又提出,是时候想想是否要重拾类型片的发展,“现在是学院派导演多过类型片导演,每个人对一个时代的感觉都可以好同步,但如何有效地用电影方法呈现出来,这就不止是纯粹的艺术,还要讲视角。所以我跟何爵天监制《正义回廊》时,希望做到一部雅俗共赏的电影,观众看完既感觉内容切身,同时又是一部类型化的电影,是一部悬疑或是一部法庭电影,不是这么单纯的艺术,可以是新的类型,最重要是不去重复做相似的东西。”
所以翁子光重申,《风再起时》不是一部《无间道》,不是一部双雄式对决的电影,“这部戏是富有文艺情怀,需要观众去参与去感受,作为香港人,会透过这部电影对香港有个新感受。既然有这么多电影在讲当下的香港,我们便找回一些回忆,一些过去的碎片,用新的方法再看一次。”
梁朝伟为拍摄《风再起时》苦练弹钢琴,到底过程有几艰辛?
据知梁朝伟每天早上8点到钢琴老师家里练习,从开始站在老师旁细心聆听,由琴键开始认识钢琴,到后来自己可以上手练习,每日练习的时数更是惊人,而太太刘嘉玲亦有说话要嘉许伟仔。
《风再起时》戏名有特别寓意,是给香港的一封情书?
怎样令港产片再度兴盛,是翁子光的心愿。而戏名《风再起时》,其实也代表了翁导对香港电影的寄语。当日梁朝伟愿意接拍《风再起时》,也是因为他对香港电影的感情,他是很重感情、很敏感细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