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龙刘德华推上高峰 却5度错失金像奖——香港警匪片大导陈木胜
8月23日,香港著名导演陈木胜因鼻咽癌去世,享年58岁。多年以后,陈木胜的离世也许会成为一个历史注脚,成为香港警匪片没落迷途中的座标之一。陈木胜走了,一代人的港片记忆缺了一角,可能再也补不回来。
1990年代在香港立稳脚跟,陈木胜成为了香港回归后内地观众最熟悉的港片导演,拍出过《我是谁》、《特警新人类》、《双雄》、《新警察故事》等作品,毋庸置疑是伴随这一代影迷成长的导演之一。
和徐克、吴宇森、杜琪峰等前辈们相比,陈木胜并没有太明显的个人风格特色,而是以专业、用心著称,有时被影评人解读为匠气太重。他也乐于接受自己“二流导演”的身份,生涯拿过五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皆以败北告终,却自嘲“动作片导演本就不该得奖”。但没人能否认,陈木胜这三个字,就是香港警匪片、动作片的一块金字招牌。
初出茅庐逼杜琪峰“让位”
如果把这些名声在外的香港电影导演画成一个圈,会发现“传承”这两个字的迷人之处。胡金铨带出了许鞍华,张彻启蒙了吴宇森,王天林提拔了杜琪峰。而到了陈木胜这一代,港片在商业角度上迎来了大辉煌,也在时代洪流里走向了末路。1980年代末杜琪峰筹拍《天若有情》,还是助理导演的陈木胜带著他去西贡看飙车。
痴迷赛车文化的陈木胜一路上给杜琪峰讲解,哪些场面适合放在电影里,最后说到杜琪峰直接让出导筒,才有了陈木胜的这部导演处女作。1990年《天若有情》一炮而红,票房口碑双响。初出茅庐的陈木胜由此被老怪徐克看中,执导其监制、编剧的古装武侠片《新仙鹤神针》。
事后回想起来,陈木胜都会将杜琪峰和徐克两位称作自己的引路人,正是因为这两部电影的成功,自己有了底气,也找到了职业方向,就是动作片。陈木胜正经拜过的老师,是徐克的关门弟子陈嘉上,陈木胜的警匪片之路由此开启。在200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对师徒档成了能够驾驭大场面警匪片的唯二导演,在成龙的《新警察故事》里,陈木胜将自己的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陈木胜描绘的三个成龙
陈木胜一共给成龙导过三部戏:《我是谁》、《新警察故事》和《宝贝计划》。有意思的是,这三部电影分别嵌刻在成龙电影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也代表著香港电影的三个不同时段。
《我是谁》上映于1998年,在此之前,成龙演绎的是港味极重的小人物草根英雄。《我是谁》场面之宏大,视野之国际化,让银幕上的成龙有了脱胎换骨之感。在此之后,成龙也顺势开启了自己的荷李活生涯。
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则是中年成龙的转型之作,迟暮英雄在挣扎中完成自我救赎。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楼顶的高潮戏,也淋漓尽致体现了陈木胜的一贯风格。2006年的《宝贝计划》是成龙巅峰晚期难得的有闪光点的作品,人们在他身上重新看到了久违的喜剧表达。对于陈木胜来说,《宝贝计划》则是他北上的代表作之一。
在陈木胜的电影中,许多大牌演员靠转型获得成功。他的导演处女作《天若有情》里,刘德华的浪子骑手角色深入人心,洗刷掉了华仔此前牢不可撕的偶像标签。而在2005年的《三岔口》里,一向被人诟病没有演技的郭富城,忽然像被闪电劈中一样打通了任督二脉,靠著极具感染力的演出拿到了台湾金马影帝,陈木胜的功力让人不得不服。
看更多本土精彩影视评论:
由扫毒讲到无间道!论千禧年后警匪片:原来那些年,警察仲有得拣
李娜、中国机长、烈火英雄…2019年9部国产劲片 过半数系香港导演
玉蒲团、人肉叉烧包到春光乍泄:香港三级片颠峰没落全因97魔咒?
【流浪地球.影评】走难都带埋地球为乜?惟中国人文式科幻独有!
让观众有过山车般的体验
虽然擅长动作、警匪题材,但陈木胜在现实中却是个极为儒雅、低调的人。他年轻时就是“少白头”,到了中年一头知识份子风格的灰白长发成了他的标志。这和他银幕上极具张力的大场面动作戏形成了鲜明反差。
成龙就曾经问过陈木胜:你有没有打过架?陈木胜说自己从来没有打过,让成龙惊诧不已。“我是我们家最小的,很听话,也不像成龙从小连吃顿饭就要像打仗一样,我比较静。”
但这并不代表陈木胜是个懦弱的人,在他自己看来,身为一个创作者,自己内在的情绪是很澎湃的,通过电影他就能把这些力量传递给观众:“我希望观众看我的电影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带他们进入一个惊险刺激的过程,这是我作为(动作片)导演的责任。”
这份内在澎湃的勇气,也体现在陈木胜的职业生涯选择中。2003年内地香港合拍片大幕拉开,陈木胜成了第一批北上的香港导演。郑伊健和黎明主演的《双雄》,成为首批享有内地片待遇的合拍片。
《双雄》让内地观众看到了香港警匪片截然不同的一面,虽然没有前一年的《无间道》那般轰轰烈烈,但充满悬疑的剧情走向,“催眠”的强设定,使得《双雄》在票房上大获成功,同时获得了当年的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合拍片奖。
在此之后,合拍片就成了陈木胜的唯一重心,在最高产的几年中,接连奉献了《男儿本色》、《保持通话》、《全城戒备》、《新少林寺》,他也因此成了北上港导的旗帜性人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有纯正港味的警匪片,渐渐走向了末路。
港式警匪片的“最后一棒”
在近十年中,能够进入我们视野,并留下记忆的优秀警匪片,屈指可数。2013年,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主演的《扫毒》,可以说是陈木胜最后的巅峰之作。这也是陈木胜电影中最具情感内核的作品,将三兄弟间交织的爱恨情仇和羁绊展现得淋漓尽致。
《扫毒》成了警匪片最后的辉煌,在此之后,太多港式警匪片陷入了模式化的迴圈,剧情套路,角色单薄,甚至演员来来去去就是古天乐、张家辉这老哥几位。
另一方面,陈木胜的同门师弟林超贤则独辟蹊径,跳出传统香港警匪片的语境,用更贴合内地观众审美的方式讲了不少好故事,《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之类的套路屡试不爽。
从这个角度看,港式警匪片的接力赛,陈木胜拿著最后一棒。在整个导演职业生涯中,陈木胜的表现非常稳定,虽不曾拍出留名影史的神作,但也几乎没有失手烂片。在其他香港导演北上水土不服的十年中,他更是抓住了自己的机遇。
专注,是陈木胜电影最好的注解,某一次角逐金像奖最佳导演失败后,他接受媒体采访表现得非常淡然。
我是拍商业动作片的,拿奖本来就是文艺片导演的事。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甚至没有把自己当作艺术家,而是一个产业化的匠人,沉著、稳定地产出自己每一个作品。这样的心态,在如今其实十分难得。
去年是《特警新人类》上映20周年,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主演吴彦祖、冯德伦、谢霆锋、李灿森曾登台重聚。20年前四人都是毛头小伙,刚在影坛冒头,现在都成了“老炮”。他们在台上透露,有计划原班人马重聚拍摄《特警新人类3》。
“等陈木胜有剧本,就开拍。”
可惜,陈木胜一走,这场怀旧的大戏,我们是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