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专访|成本100万收400万都蚀?郑保瑞:《逆流大叔》都赔本
香港电影圈四大监制尔冬升、方平、黄斌及郑保瑞早前接受专访时,谈到香港电影的处境,大家从几位资深影人的口中证实本土电影业面对的停滞、倒退、青黄不接等问题,无疑会令大家听到既担忧又心灰。
但作为一般观众,大家确实不一定会了解这工业背后的运作,到底监制们何解会指一部成本100万的电影,即使收400万原则上都要蚀本?这次就由监制们为大家解究盘数其实是怎样计的。
经常有人说“香港电影已死”,工业逐步走向夕阳,这或许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监制方平坦言,其实有没有这个新冠肺炎的疫情影响,港产片要面对的问题已经多到一萝萝。
尔冬升(小宝哥)更指,你拍一部100万的电影,如果卖到400万票房,原则上都会有亏损。“100万我拿来拍一部戏,额外我用30万元做宣传,都冇乜嘢好睇,没有成效,甚至还要求传媒帮忙。”
小宝哥举例说,例如有130万的预算,要回本的话,票房至少要有3倍,亦即390万。他指出拍一部戏的使费认真不少,“你还要租办公室,请会计师要钱吗?这也是要钱的,核数也要钱,当中涉及很多行政费用,成本其实很高。还要搞庆功宴,样样都是钱。”
身边的方平就笑指,“没有庆功宴的了,还要开派对吗?”
四大监制专访|纯拍港片难成出路? 尔冬升肉紧古天乐︰睇住银包
连票房大收的《逆流大叔》都要蚀
专访期间提到,就连2018年大收$1,500万票房的《逆流大叔》,其实都要赔本时,相信可以让大家明白港产片的形势有几严峻。
影迷都可能会觉得很诧异,事关《逆流大叔》当时是暑假档叫好叫座的作品,故事有港味,题材贴地、励志,观众爱看再赢尽口碑,咁都要蚀本?监制们就告诉大家盘数是怎样计,“简单地计,在香港来说,票房要以成本乘以3倍才可以叫收支平衡。细片在内地的话,成本乘以3倍也要赔本,保守一点细片要乘以4倍才安全,可以开始有利润。”
尔冬升坦言开拍一部戏,外面衍生出来的费用是很多的,而黄斌就强调以上这个乘数只是计算收支平衡,不是讲赚钱。郑保瑞就解释,“以票房来说,例如有300万票房,投资方真正收的是大约100万而已,200万是属于其他戏院、其他发行的,使费、佣金等支出,只有36%是投资方真正的收益。”
四大监制专访|新导演难大展拳脚 郑保瑞:缺资金只能拍赤贫电影
“你有没有胆量?输得起吗?”
黄斌举例指如果某一个商人,他是未从事过电影这行业,他们用两万字的剧本给他看,对方其实很难想像这剧本变成画面会是怎样,“这是最大的挑战,我给他两万字,跟他说这部戏拍一亿,一定可以收回三亿,这是很大的赌博。”
这就是电影跟其他行业,很不同的地方。方平也指他现在跟内地的投资者都会说,“第一,你有没有胆量。第二,你输得起吗?如果输不起,你把钱放在银行比较稳阵。”
香港现时缺乏独立制片人
尔冬升也提到现在香港电影业面对其中一个最大问题,是现在没有独立制片人,“香港以前的动力是来自独立制片的,陈可辛是独立制片的,许鞍华开过自己的公司。”
他提到香港以前是有制片家的,例如,邵逸夫、邹文怀、何冠昌、蔡永昌、方逸华等等,“那一代已过去,我们上一代的制片家是甚么人,向华强先生拍很多戏,他现在主力都不是做这行,其他公司还有谁?好像杨受成先生,电影已经不是他的本业,林建岳先生也很少拍了,适合才会拍一两部,林小明、李国兴仍然有拍,他们是老板级人马,但其实要推广开拓一个市场,是很需要制片家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