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映画】高雄电影节 柏林、康城大热短片参赛

撰文: 谢雅妍
出版:更新:
出身新加坡的青年导演曾威量执导《禁止下锚》,讲述越南移民工在台湾面临的困境,获得第66届柏林影展奥迪最佳短片奖。(网上图片)

对大部份爱到台湾旅行的香港人来说,对台北台南的熟悉程度分分钟高过港九新界。那么有没有听过高雄电影节?来到第16个年头的电影节,年年精挑细选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或新作,为在地影迷带来不同的观影经验,无怪乎它是台湾三大影展之一(另外两个为金马影展与台北电影节)。不过,有别于其余两者的是,高雄电影节早年已看重短片的潜力,打从2011年起,开始举办国际短片竞赛项目,随着几年的发展过后,参选作品亦越见有水准。

今年的入围作品更有不少蜚声国际的台湾姜!

今年总共有87国共2,565部作品报名国际短片竞赛,经过3个月的评选过程后,最后入围的有72部作品,台湾本地姜当然占最多,合共20部入围。当中有不少更早已冲出台湾,赢得国际认同,包括柏林最佳短片奖的《禁止下锚》,入围康城短片正式竞赛的《阿尼》、釜山影展最佳亚洲短片奖《妮雅的门》、纽约翠贝卡影展最佳学生短片奖《乒乓》、台湾青春影展金奖《一直骑呀一直骑》。

《禁止下锚》有越南移工夫妻在台湾面临的生存困境、《阿尼》是菲律宾渔民工在高雄工作的故事、《妮雅的门》则描写菲律宾女佣在台打工的居住环境及其内心风景、《乒乓》以女学生恋上自己的教练,触及不伦恋的话题。各有各风景的同时,又能带出不同的社会议题,例如移民劳工、女佣等非本地人的故事,让观众认识台湾的另一面。有趣的是,原来与这些年轻新晋导演的成长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有的来自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通过两地文化的碰撞,使他们的作品多了自身与社会的自省。

《阿尼》及《妮雅的门》分别描写在台湾生活的菲律宾渔民工及女佣,让观众可欣赏台湾的另一面风景。(网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