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战线】改编传奇战地女记者真人真事 邀请真正难民演出
荷里活近年兴起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或跟同类题材每每受颁奖礼欢迎有关,可是本周在港上映的新戏《第一眼战线》(A Private)翻拍美国传奇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的事迹,在今届奥斯卡提名名单却不见踪影,被外媒封最大遗珠之一。
其实不止女主角《失踪罪》女星露莎蒙碧姬(Rosamund Pike)的演出亦大受好评,电影也体现出玛丽科尔文的伟大人格,同时向新闻业界和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致敬,绝对意义非凡。
“海盗”眼罩成标记
《第一眼战线》讲述勇悍无惧的玛丽深入烽火大地揭露真相,在采访期间失去左眼,造就她戴上标志性的眼罩。锲而不舍的她忍受著血肉模糊的痛苦记忆,与战地摄影师保罗直闯战火最前线,将生平所见最惨烈的革命-“阿拉伯之春”公诸于世,以行动证明真相就是最大杀伤力武器。
不要以为女主角露莎蒙碧姬在戏中走过烽火大地的可怕画面是戏剧效果,其实完整还原了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生前的经历。玛丽科尔文是一位在伦敦工作的美国人,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当战地记者,自80年代起深入战场要地采访,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科索沃及波斯湾战争均见其踪影。
1986年,在美国轰炸利比亚后,她是首位访问“狂人”卡达菲的记者,亦是第一位进入泰米尔战区采访的外国记者,驻扎在斯里兰卡长达六年。她在战火最前线发布完她的故事后,又再重新潜入政府控制的领土,在途中陷入僧伽罗军队和泰米尔游击队的交战中。2001年,她在斯里兰卡采访期间被军队攻击而失去左眼,自此戴上黑色“海盗”眼罩示人,她曾在访问中忆述,当时自表记者身分仍遭对方以手榴弹攻击,她之后被送到纽约接受治疗,在病床上坚持写了一份3000字的报告,揭露斯里兰卡的情况和人道危机,同年她获颁英国年度驻外记者奖,是当代著名的战地记者之一。
难过安稳生活
尽管身心受创,玛丽依然拒绝高挂她的避弹衣,相反她戴上了独特的眼罩回到战区。几个月后,玛丽在伊拉克报导美军行动兼在巴格达停留,就在那里她雇用了自由摄影师保罗,在前往费卢杰途中,他们被全副武装的亲萨达姆民兵在保安站拦截,她情急智生,辩称自己是去帮助志愿医生的人道工作者,过程有惊无险。玛丽与一个当地的建筑工程人员合作,在传闻中的墓地挖掘出数百具科威特人尸体,向世界证实了萨达姆政权的残暴。虽然科尔文已经完成任务,但无数丧亲的人的悲恸依然让她深感震撼。
多年来在战争前线的压力,使玛丽患上了压力创伤症候群,治疗期间她看似在康复,但在医院经常坐立不安,因为她还记挂著她的使命──在世界各地的战区为难民发声,她曾在一场纪念逝世记者的仪式上自白坚持深入战地报道的原因,她透露不时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报道战事,任职战地记者多年才终于找到答案,因为想告诉大家战争的真相。
也因为经历过战争,玛丽回到伦敦后反而不能适应和平的日子,内心甚至出现一股罪恶感,获颁新闻奖更是令她加倍不安,自觉是从受难者身上榨取故事后从此消失,回家过自己的日子,所以她不顾自身安危决心一次又一次回到战地揭露真相。
最终仍是死于战地
随著岁月流逝,玛丽继续报导各地的危机冲突,包括前往阿富汗,报导塔利班袭击当地平民与美军的情况,之后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叛军正威胁要推翻卡达菲政权,她身处利比亚战区期间,得悉好友兼同事被流弹击毙后,意识到自己生命也备受威胁,可是尽管她深感绝望,仍设法与卡达菲进行了最后的面对面访谈,并即场挑战独裁者的权威。
可是就在2012年2月22,玛丽与保罗决定一起前往被围困的叙利亚霍姆斯市,报道了那里28,000名无辜平民在残酷战火中苟且偷生的绝望生活,可惜这个记者生涯中最危险的任务亦成了她最后的报道。当日一枚炮弹击中位于霍姆斯市的临时媒体中心,玛丽和另外一名记者在炮火中丧生,另有3名记者受伤,引发了全世界同行对玛丽科尔文的大规模悼念和颂扬,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都有在国会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