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岩井俊二专访 导编剪一脚踢圆《情书》未了遗憾
《你好,之华》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电影,由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主演。这是一个关于有情人错过30年再相遇的故事,上映之前,就已经获得2018年三项金马奖提名,被称为2018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
编辑:张锐嘉(一条)
1995年,岩井俊二拍摄的《情书》,成为初恋纯爱片的经典。时隔23年,再一次拍摄有关信件传情的故事,他想借此弥补当年的一些遗憾。
我问生命,要些答案;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你好,之华》导演岩井俊二专访▼
《你好,之华》A Story of Time
自述:岩井俊二
我的妈妈在中国大连出生,所以我对中国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感。这次,我回到母亲的出生地,拍摄了我的第一部华语片,《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讲了一个关于错过和再相遇的故事。周迅饰演的女主角之华,替刚去世的姐姐之南参加了30周年的初中同学会,却意外邂逅了中学时期爱慕的男同学——秦昊饰演的尹川。
尹川喜欢了之南30年,却始终没能在一起,而之华现在也已有了幸福的家庭。尹川和之华机缘巧合下开始互通书信。三个人学生时代的故事,通过书信的展现逐渐清晰。
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之华的恋情了。之华比姐姐更早遇到尹川,初中时就喜欢他,但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因为年少的嫉妒,之华把尹川写给姐姐的情书都藏了起来,却被尹川发现了…
▼《你好,之华》精彩预告▼
虽然后来大学时两人重逢,但却已为时太晚。后来的之华,与别人相恋、结婚、生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在重逢尹川后,又情不自禁地想接近他,以姐姐的名义与他通信……错过真是让人回忆过去的最大契机啊!电影里有一段关于人生的解读: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这段话既是之南中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又是尹川为之南写的小说的结尾,亦是尹川给之华的回信。我觉得我们现实中的人生也与电影里的一样,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奇迹。
眼前的幸福可能会招来悲剧,悲剧反过来又会带来幸福,然后又变回平凡的日常。这些事情循环往复,喜怒哀乐才是人生。
▼岩井俊二1995年电影《情书》片段▼
其实早在1995年,我就拍摄了一部关于通信的电影《情书》。每当我拍摄新作品时,都喜欢回顾从前,会把之前作品中没有实现的想法延续到后来的作品中,弥补之前的遗憾。时隔23年,可以说《你好,之华》是对《情书》的一种延续。比如这次以葬礼开篇,也是延续了《情书》中女主角在雪地里参加丈夫三周年祭日的开篇。
《情书》里,女主角在雪地里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你好,之华》中,之南的孩子在路边捡到一只死去的小鸟。《你好,之华》延续了《情书》的唯美和青春,却比《情书》更温暖明亮。之华在妈妈家给尹川写信的那个场景,我让整个片场充满了光。以姐姐名义写信的之华,沐浴在阳光下写道:
你好尹川,还记得我妹妹袁之华吗?她不太引人注意,如果你已经忘了也不奇怪。
这一刻,我觉得有一种时光带来的释怀感。希望观众看完这个影片时,会觉得很暖心,很幸福。
《你好,之华》的拍摄故事
1995年拍《情书》的时候,写信仍然是一个人们常见的沟通方式,但现在都没人用信沟通了。因此,现在再拍摄关于信的影片,构思和心境都不一样了。
在来中国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很少离开日本,最多就是去夏威夷度假,平时能见到中国人的机会估计只有在横滨的中华街了。这次,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中国、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和演员。和大家这样邂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最初我把剧本发给陈可辛导演的时候,他说让他想起当年在香港看《情书》时的心境。后来我们一起斟酌剧情,一起解决剧情中因为中日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影片的名字定为《你好,之华》,也是陈可辛导演的提议。
周迅看到剧本后也是一拍即合,在片场我们经常用微信交流,她发给我中文,我用微信翻译理解了意思,再用日语回复她,挺有趣的。真怀念大家一起拍戏的那段时光啊!
在MV里,周迅向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轻声唱起:“我问生命,给些感叹;我问生命,要些答案;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拍摄电影主题曲《样子》的MV。周迅穿著一身蓝绿色长裙,从中学演讲台后面走上来,我在旁边弹钢琴,陈可辛演奏吉他。这首主题歌,曲是我写的,词是音乐人吴青峰填的,正好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也是电影里我想表现的东西。
片子里的10首配乐都是我自己写的,我还特意邀请了《情书》的钢琴配乐老师中村由利子,来进行钢琴弹奏。她是影响我音乐生涯的老师,当初写《情书》剧本的时候,我耳畔一直会想起她创作的音乐,可以说是灵感之源。除了作曲,《你好,之华》里我还同时担任了编剧、导演和剪辑,每个岗位都有每个岗位的难处。
创作一个故事并展示其有趣的地方,难;怎样把想好的故事用电影呈现出来,也很难。
到现在为止,我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剧本。因为我了解自己写的剧本,会很清楚对每个角色、演员应该有怎样的期待。但如果导别人写的剧本呢,又要以怎样的基准来判断?所以我很想尝试导一部别人写的剧本,和演员、主创们一起讨论对剧本的理解。
▼按图看更多《你好,之华》剧照及拍摄花絮▼
永不结束的青春
青春期是我创作的最大源泉。在那之前,我就是只对甲虫、怪兽、奥特曼感兴趣的普通孩子,但那时候内心总是充满著莫名其妙的热情。到20多岁进入社会,不确定的事情越来越多。到现在我还坚信,只要回忆起人生的前18年,我就能完成一个作品。这可能也是我创作中青春片居多的原因吧!
上大学后的前两周,我内心充斥着可以独自一人的喜悦,完全不感到寂寞,不知道这么高兴的事情在我一生中还能有几件。那时候我一无所有,所以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也正因为从零开始,才什么都可以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梦之花嫁》的创作过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散步,边散步边冥想,去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至于《情书》里回忆的那段,是我听著我学生时代一直听的音乐,不断回想14岁写成的。追寻到更早,《烟花》还有大学时代的作品,都是从14岁的记忆中捞出来的。
今年我55岁了,我记得20年前总是会想:“啊,我上岁纪了”、“青春结束了”,可现在回头一看,20年后,生活并没结束啊。既然如此,当初就应该做些更疯狂的事情,并且把每件事做好。也请大家一定要将“青春还没完结”这个想法保持下去。拍电影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辛苦是难免的,可做什么不辛苦啊?至少可以活在当下,下次不一定再有机会了。所以每次拍新的作品,我都当作是最后一部来拍,把每件事情做好。
我最讨厌别人说“我好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这就像有人说期待你的下一次人生,可人生只有一次啊,下一次的人生不那么容易到来的。有人说要著眼于未来,但我觉得人生的焦点应该放在当下。
【本文获“一条”授权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