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删减传媒监察政府字眼 3套近年电影话你知传媒的重要性

撰文: 罗伟强
出版:更新:

传媒其中一个作用是监察政府,这是从小到大通识书或常识书都教导我们的事。但近日却有网民发现新版的教科书悄悄删去传媒具有“监察政府和揭发社会问题”这些字眼,却居心叵测之余亦引起不少讨论声音。但不论如何粉饰或否定,传媒在监察政府上的功绩在历史上,甚至在电影上都展视了不少。如今年获提名多项奥斯卡的《战云密报》(The Post)、早年获奥斯卡最佳电影的《焦点追击》(Spotlight)、讲述“水门事件”的《窃密风暴》等,都是有关传媒监察政府和揭露社会问题而赫赫有名的电影。

上图为新版,下图为旧版。可以清楚看到被删走的字眼。
神父性侵小孩案件即使到今天仍然时有发生。
6人团队面对整个教会,需要面对的压力绝非常人所能想像。

《焦点追击》(Spotlight)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揭发天主教会在波士顿性侵儿童的丑闻。当年四名记者面对庞大的天主教会展现出无比的毅力,面对教会的包疪及纵容,调查极为困难,俨如大卫面对哥利亚般。但通过锲而不舍的精神,由一起案件到最后揭发出87名涉性侵儿童的神父,并让大众知道包含天主教会波士顿总主教区的枢机主教罗戴纳在内,多名教会高层在过去数十年间都保护了被控性侵的神父,把他们转移到不同教区“洗底”及继续犯案,与受害家庭私下和解,再加上法庭的配合,真实情况令人厌恶。而如现在的#metoo事件一样,《波士顿环球报》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报导过后有更多的受害者站出来指证,进一步揭发世界性的教会性侵情况。《焦点追击》获第88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及最佳原创电影剧本奖,同时获美国编剧工会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独立精神奖、国家影评人协会等多项奖项殊荣。其反映政府与社会问题的深入度与手法相当为人称许。

小报对上政府,一不小心家族生意就会完结,当年《华盛顿邮报》掌舵人凯瑟琳葛理翰的决定相当不容易。
最后法庭判美国败诉,总算彰显了公义。

《战云密报》(The Post)

今年刚获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及最佳女主角的电影。《战云密报》讲述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被《纽约时报》披露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五角大楼文件》由国防部官员Daniel Ellsberg提供,当中提及美国关于几十年前越战时的政策,令大量美军及越南、中国的平民、士兵死亡。据知美军在越南投放的大型炸弹数量超过了二战时期同盟军对轴心国投弹的总数量。而为了防止事件影响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美国政府随即以联邦反间谍法告《纽约时报》及禁止再刊登。然而,《华盛顿邮报》随即刊登更多的《五角大楼文件》。而《战云密报》就记述了《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凯瑟琳葛理翰(Katharine Graham)以及一班编辑,如何获得文件并在刊登与否之间进行抉择的故事。因为被政府控告的后果可大可小,《华盛顿邮报》作为当时的地方小报,很有可能会自此结业,但《华盛顿邮报》的选择告诉世界所有的传媒报导真实事情,确守公义、监察政府的重要性。

+4
南韩的民主进程一环接一环,其中传媒占了相当重要的一环。
《逆权司机》上年上映时,在香港及各地都获得了不错的回响。

《逆权司机》(A Taxi Driver)

“光州民主化运动”在南韩的民主进程中可谓举足轻重。当年南韩由全斗焕掌权的军政府控制,1980年5月18到27日期间,光州及全罗南道发生了一次由当地市民自发要求的民主运动。详情可看:【逆权司机.懒人包】入场前要知的史实 光州事件由总统被杀引发 。而这次事件虽然被南韩政府严密控制报导,所以全南韩的报章都没有报导任何真实状况,但最后却被德国记者尤尔根·辛兹彼得(Jürgen Hinzpeter)拍下,并把真实事件公诸于世。而更重要的是由这位记者拍下的片段被制成纪录片,在南韩暗中流传,成为后来“六月民主运动”成功的基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