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维基】嘉芙莲格拉咸克服自我怀疑 富千金走出《战云密报》
梅丽史翠普(Meryl Streep)主演的《战云密报》(The Post)讲述《华盛顿邮报》以“五角大楼文件案”及“水门事件”报道奠定地位,早前在美国上映时,戏中写实描写获得不少赞赏。
《战云密报》也许不是标准女权电影,可是透过角色原型嘉芙莲格拉咸(Katharine Graham)却能看到女性主义的轮廓,亦是笼罩在性侵风波下的荷里活,目前最需要的作品。
《战云密报》(The Post)改编自真人真事,电影篇幅以外,现实中嘉芙莲格拉咸(Katharine Graham)不但是美国报业首位女性出版人,亦是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戴安娜王纪、股神巴菲特、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及其太太积奇莲等都是她的晚宴常客。嘉芙莲格拉咸2001年因意外去世,连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亦有发声明哀悼,然而新闻界巨人的位置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她生前曾出版自传《Personal History》,在这部荣获普立兹奖的作品中,自白如何由自我怀疑到战胜恐惧,让外界有机会一窥新闻界女强人的贴地一面。
“If one is rich and one's a woman, one can be quite misunderstood.”-Katharine Graham
嘉芙莲格拉咸并非时下左“大爱人士”最喜爱的那种教科书式女权代表,甚至因为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她才坐上《华盛顿邮报》出版人的位置。嘉芙莲格拉咸出身富裕家庭,个性内向的她害怕在人前公开讲话,唯独热爱写作并向往新闻工作,毕业后短暂在报社工作,即俗称的“打风流工”,下嫁律师Philip Graham,由对方继承父亲买下的《华盛顿邮报》,嘉芙莲婚后只须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几乎是标准的大团圆结局,如果现实真的如童话般美好的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概是个再公平不过的定律,即使是一切条件都指向幸福的嘉芙莲格拉咸也逃不开。拥有忙碌的父亲和外向的母亲,注定嘉芙莲只能在保姆和家庭教师的陪伴下长大,童年跟双亲关系疏离也许是她婚后回归家庭的原因之一,可惜未能迎来美满结果。步入婚姻后,嘉芙莲格拉咸不但要面对老公外遇,患有精神分裂的他在1963年自杀,留下4个子女、群龙无首的《华盛顿邮报》和几乎没有什么新闻经验的她。
46岁展开的第二人生
担任《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不单要有相当的新闻触觉和知识,亦要运作大机构的认知,更要站在最关键的位置带领整个报馆,当时已46岁的嘉芙莲格拉咸却连边边也扯不上,更不要说做个称职的负责人,当她也怀疑自己的能力时何以服众?但她未有就此放弃,反而加倍努力补偿不足。
有传嘉芙莲为了在公司聚会上能好好发言,单是“圣诞快乐”四字就会反复练习了许久;对报业经验不足,就虚心向别人请教,慢慢从营运中累积经验,由起初缺乏自信,到勇于改革进行大换血,经历“水门事件”体会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嘉芙莲格拉咸1991年退下前线,当时《华盛顿邮报》屡创新高,已成为能跟《纽约时报》齐名,更入围杂志《Fortune》的500大企业,全赖她在在位期间对记者的支持和尊重。
有传近代美国总统由列根、克林顿到布什,在任间都曾到她家中参加私人晚宴派对,连当年小布什当选后,首要事项都是期待能获邀参加。那个年代,没有人能想到,“中途出家”加入报业的小妇人,能举办晚宴招呼各地名流政客,甚至同席谈论世界大事,她更是史上首位女性美国报业出版社协会主席,影响力可见一斑。
嘉芙莲格拉咸代表的,不但是女性能在男性主导的新闻界获得一席位的例子,她能打破自我怀疑、欠缺自信的过去成为能坚持自身信念的人,便是女性主义的最佳示范。
“The thing women must do to rise to power is to redefine their femininity. Once, power was considered a masculine attribute. In fact, power has no sex.”- Katharine Gra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