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懒人包】南韩六月民主运动 830万人争取民主劲过雨伞N倍
韩国电影《1987:逆权公民》是一套历史感很重的电影,如果你本身对南韩历史不熟悉,又没有看过《逆权司机》的话,电影中的某些人物与情节很可能未必会看得懂。虽然在整体情节上即使不知这使历史人或事,并不会非常影响你所能感知到的电影内容,但知道的话绝对有助你理解与投入,因此不妨入场前了解一下这些重要的史事。
南韩民主运动历史背景极简简介
《1987》的故事发生在南韩的1987年1月到6月,这段时期是南韩由威权走向民主的重要里程碑。但不能忽略了前人的功劳,由1945年二战结束后,南韩一步步走向民主。1960年“4.19革命”把执意统一南北韩的总统李承晚赶下台,而继任的朴正熙以“开发独裁”的发展模式统治南韩,虽然经济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无疑牺牲了民主发展。而当南韩的经济愈趋稳定,教育上亦有质的进步时,思想经过开发的人民就自然逐渐萌生追求民主的念头。然而,在朴正熙遭暗杀后,上台的全斗焕、卢泰愚却未有带来任何民主上的改变,反而延续威权统治,与民心、潮流对抗,引起后来的光州民主化运动(亦即《逆权司机》的故事线)。
光州事件虽然最后在流血镇压下告终,但牺牲唤醒了人民,加上德国记者Jürgen Hinzpeter的纪录片暗中流传(这位记者的故事成为《逆权司机》的主要故事线),令愈来愈多学生投入民运中。(在《1987》中亦有明确展示这部分)而由1983年开始,全斗焕因意识到强硬或许不能长治久安,加上要为1988汉城奥运建立形象,开始所谓的怀柔政策。放回当年被捕的学生与教授,结果这些有识之士很快就开始重新组织学运,1983年年尾便陆续出现学运,后来更与工运结合,影响力日益强大。所以1987年的六月民主运动,是建基在数十年的民主思潮与人民的血汗而来。
【逆权司机.懒人包】入场前要知的史实 光州事件由总统被杀引发
金大中、金泳三名字经常出现,有咩玄机?
在《1987》中,有几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会不时被提及。其中两个在电影中虽然没出现,但提及次数很高的就数金大中及金泳三。他们都是南韩当时反对派的领袖人物,所以是全斗焕政府下的高度关注头号不受欢迎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六月民主运动最后虽然成功,直选制之下最终结果却是由全斗焕钦点的接班人卢泰愚成功当选,因为金大中与金泳三同时参选,结果直接造成票源分薄,而令真正的民主要在5年后的1993才能真正体现。而1993年就由金泳三当选,再5年后由金大中当选。
另外,在《1987》这部电影中,先后有两位真实存在的惨死学生,分别是朴钟哲及李韩烈,朴钟哲于1987年1月被黑警以水刑考问虐待至死,是引起六月民主运动的导火线。另一位死者李韩烈就正正是因朴钟哲事件而投入抗议示威行动。在1987年6月9日延世大学一次示威中,李韩烈被警方发射的催泪弹直接击中后脑重伤不治而亡。李韩烈事件直接令六月民主运动进一步激化,由6月10日至26日期间,总计全南韩有2145个示威,超过830万人参与。7年间南韩的民主抗争由一个光州发展成全国性的示威,相当惊人之余亦见南韩民众的团结一致。只要够齐心,再极权的政府也不可能无视民主的潮流与决心。结果,6月29日全斗焕政府“跪低”宣布修宪,发表民主化宣言,完成了一场成功的民主革命。
点解全斗焕政府咁钟意屈人做共产党?不过大家可能会疑惑为甚么全斗焕政府老爱“屈人”做共产党。其实这是政府“麦卡锡主义”的做法,即指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他人不忠、颠覆、叛国等罪,同时也指使用不公正断言、调查方式,特别对异见者进行打击。南韩政府为了转移中立派民众的立场与视线,企图把学生运动妖魔化,同他们与共产党拉上关系,以煽动市民关注北韩威胁,制造一个外敌假像令民众把视线从南韩内部的纷乱移开。所以不论在《逆权大状》、《逆权司机》还是《1987:逆权公民》会看见政府把异见者称作共产党。
【1987】延续《逆权司机》光州事件 见证南韩获得民主历史一刻
【1987 X 罗冠聪专访】从电影看港韩民主运动 “公义源自人性”
没有主角 记者、医生、检察官人人出力
《1987》并没有明显的主角,相对于一般电影,故事线会比较多及繁复。包括由河正宇饰演的检察官线,由金泰璃、姜东元饰演的学生线、柳海真饰演的狱警线、李熙俊饰演的记者线等,而这些“小人物”在历史上也确有类似的人,而且对推动民主也确实出了一番力。媒体揭力撕破政府谎言,检察官、验尸官、医生坚持自己的专业与爆料,他们都不畏惧政权的压逼,在极权底下坚持正确的事,而正正是每一位小人物的努力,才令六月民主运动成功。如当年《东亚日报》是在政治打压下唯一愿意报导真相的报社,1974年《东亚日报》曾发表《自由言论实践宣言》,明确表示自己表新闻自由的榷守,而在六月民主运动中无疑体现了这报社的坚持与坚正。戏中由李熙俊饰演的社会线记者尹相参原型,相信就是由《东亚日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