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文专访】最佳导演谈最佳演员︰“家栋、白只胜在够平凡” 

撰文: 罗伟强
出版:更新:

当大家以为在今年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赢得最佳导演后,《树大招风》三位导演之一的许学文应该会有更好发展时,但由4月至今,似乎都未有听闻许导的新动态。久未露面的他终于在今天现身于由Unicef HK主办的“聆听.一分钟”分享会,与一众年轻人分享创作心得。到底,这位香港电影圈的新星在忙甚么呢?这位新贵又怎样看现今的香港电影圈呢?

原来,最佳导演的光环并没有使许学文片约接不停,许导向我们透露,其实得奖前后没太大差别。

“我本身有份帮电影公司处理制作上的工序,得奖后仍然继续,一些后期制作、补拍,因此没太大分别。”

那么导演方面的工作呢?难道得奖后没为他带来更多的机会吗?许导说:

“其实都有人接触我,会给我一些剧本,但我目前都是先看剧本,看看是否自己有兴趣的主题,不过暂时未有戏会开拍。”

许导透露目前有两个主题自己是一直感兴趣的,一是有关网络起底与公审,另一是香港运动员,相信未来都很有机会看到他执导这两种题材的电影。

许导认为香港电影圈缺乏电影系学生有实习的机会。(黄国立摄)

学院派缺乏实践机会 望电影公司多提供实习职位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导演系的许学文,是典型的学院派导演,问及觉得学院派比起传统“红裤仔”的不同与优胜之处,许导认为其实是各有所长:

“学院派会从最根本的知识开始,从理论与态度这些基础开始严格教导。而我眼中所见的红裤仔,他们的实习经验与整个电影工业是呈现‘现在进行式’,会掌握最hit的技术。而学院派则会比较慢去通过学校学习这些技术,所以是各有好处。”

不过对学院派而言,最渴求的其实是政府或电影公司能提供实习机会,好让他们在毕业前能尝试荷枪实弹地上片场或电影公司工作,在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实际工作。

“我读书时学的是理论、态度,这些都是终身受用的知识,但出到来工作又是另一种学习。纵使校内成绩不错,但出到来工作才发现原来自己甚么都不会,连一些基本功也不会,这正正是实践性的东西,学校不会教。因此,在正式工作前有机会让电影系学生或一些有志投身电影的同学去实习,其实是很重要。”

电影公司可能只需要让他们担任一工半职,志在让他们从旁观察、学习的机会,已经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真实的电影工作。

许导甫拍戏,便令家栋成家栋凭《树大招风》得影帝。

演员演技不足应进修

电影有很多不同的岗位,而作为导演其中一个责任就是磨合不同岗位的工作。那么作为学院派的许导对于演员这个岗位又有甚么看法呢?影圈不时有些新演员因其外表,甚或是港姐、model出身等因素而入行,这些没学过演戏、亦没有经验的明星演技往往强差人意,许导对他们又有甚么看法呢?会否觉得他们在演戏前应先修读一些相关课程呢?

“我觉得无论甚么岗位也好,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永远是好的。可能有很多人觉得做演员够靓仔靓女、够放就可以,但其实这只是最表面的部分。很多荷里活演员都会在演戏过程中,通过学习及实践使自己的演技更上一层楼,所以我绝对认同演员要透过学习去进修演戏。”

他又举例指梁朝伟、林家栋等都有报读过艺员训练班,其后再于电视台实践磨练,才成为今天的巨星,学习与实践其实是相辅相成。

同为学院派,许导特别点名赞赏白只的演技好,又勤力。

林家栋、白只胜在够平凡

那么,在这位新晋导演眼中,有哪位新演员是特别欣赏?许导几乎不假思索便说出了白只这个名字。

“白只是演艺学院的学生,本身根底比较好,对角色理解能力也很高。同时他能给予观众一种平常人的感觉,有平凡感其实是一件好事,譬如林雪、林家栋就是胜在够平凡。他们不会被外形局限,可以演很多不同角色,亦不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

近年白只演技备受认同,演出机会亦愈来愈多,毫无悬念是香港演员的新星。那么女演员呢?许导这次想得比较良久才说:

“较有印象是《骨妹》中的廖子妤,她演得够放,而且马来西亚人身上有种特质是跟香港人没有,比较特别。”

那么未来许导开拍新戏的话,不妨预留两个角色给这两位有前景的新人吧!

香港电影圈underpaid问题严重,影响年轻人入行意欲。(黄国立摄)

不应利用年轻人的热诚作underpaid的借口

过去不时听到电影圈起薪点很低,亦有部分有志投身电影圈的年青人会因此却步,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因薪金低微难以维生而转行。作为导演又如何看这个现象呢?

“制作人员经常说要省钱,但是否省在不应该的地方呢?如果薪金是令人不足以生活,其实真的会浇熄了年轻人的热诚,而这名年轻人将来在电影业的成就可能无可限量的,他在10年后也许是一名很好的摄影师、很好的灯光师,甚至是很好的导演。若薪金问题令人却步,我觉得很可惜。我经常有疑惑,整个电影制作费如此庞大,他们最多跟几个月,是否多几千元薪金就会令你的制作做不到呢?不应利用年轻人的热诚作underpaid的借口。”

薪金要多少才及格?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准则,但最重要是一份尊重和令人活得有尊严的数字吧!

《树大招风》讲述三名大贼的故事,由三名导演分别拍摄。(资料图片)

香港电影的定义 “就像茶餐厅一样”

不少人觉得许学文有份执导的《树大招风》题材好,处理上亦够贴地,很能反映中港关系与香港回归前后的矛盾,是一套很好的“香港电影”。那么在香港土身土长,又从小已是一位戏迷的许导,是如何看待“香港电影”这四个大字呢?

“香港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百花齐放,它不会局限你的题材。无论喜剧、爱情、动作、科幻都有一定观众层,甚至把它们融合都可以!我很记得以前的《僵尸先生》,同时有灵幻、喜剧与动作元素,而且每一个元素都发挥到极致!讲灵幻恐怖,它的歌一播就会令你毛骨悚然,讲动作钱小豪的打斗与后空翻令你拍案叫绝,讲好笑它可以让你笑到碌地。而这种混合型的电影在早期的外国电影是比较少见的。就像是茶餐厅一样,不会只卖某种东西,而是很多元,而且样样都美味。”

香港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某程度上是向外推广自己地方的文化。但近年香港已比较少这种混合类型的电影,是否代表香港电影已经改变了呢?

“当然,近年大家都着重了社会议题的电影,《一念无明》、《树大招风》等都是这类电影,其实反映香港人留意多了社会。”

这十多年间,愈来愈多社会性问题直接冲击香港人。很多好的文艺作品都能反映社会现实,现实主义风格在电影圈擡头,某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身处的社会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让大家多了反思、关心这个家的冲劲。

常说电影圈青黄不接,但其实各个岗位都不断有新血,如何让这位新血能一直流传才是最重要。(东星娱乐)

首次执导便获最佳导演殊荣,许学文连同黄伟杰、欧文杰、黄进等几位导演,都可说是香港电影圈的超新星。香港电影圈要愈来愈好、打破困局,除了各前辈的努力外,新人带来的新风气也很重要。我们经常说电影圈青黄不接,其实人材无论幕前幕后都一直有很好的新人入行。现在有青了,应要珍惜、给更多机会予这些青壮势力,让他们向上流动,期望许导日后有更好的作品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