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 一分钟】导演许学文分享创作心得︰要将题材结合生活
自4月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凭《树大招风》勇夺最佳导演奖后,许学文导演便较少在公开现身。久未露面的他在湾仔01space出席由Unicef hk主办的《聆听‧一分钟》分享会,与一众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香港学生缺题材
今次活动,许导要分享个人创作经验,让参赛者可有多些专业指引。席间,许导演提到作为一名导演,最困扰他的是想题材,他以自身为例:“我的成长没甚么风浪、生长于很普通的家庭,没甚么自身经历可放到电影中。”他又提到之前看过以色列的学生作品,很多都已经讲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间的冲突。而香港学生就会多讲家庭与自身经历,题材会比较局限。许导建议大家:“灵感源于生活是正确,因为你有感受才拍,但家庭、爱情这些题材,可能拍两次便已经重复。我们应该多看报纸新闻,找一些你有感受的题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便可以是一个题材。”
许学文又给大家观看他于演艺学院的毕业作品,内容是利用2004年警察转制服的事件作引入,讲一个年青警察的心态转换,从而教导大家题材可以源于社会。而这些题材随岁月与社会变化,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转换。“警察的形象变化也很大,我现在不会再拍出同样的感觉。”
拍片门槛低难有借口不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普遍为中学生的听众对许导演的分享似乎甚有感觉,纷纷主动而热烈地发问。其中一位有份参与比赛的同学就问导演香港影圈的氛围,是否难以培育电影人材。许导演如此回应:“其实现在拍片门槛很低,电话已可拍出1080p的影片,实在没有籍口不去拍。”他又用自己家庭做例子:“我父母本身也是影迷,我妈妈很矛盾,她一方面鼓励我,另一方面又叫我多学门手艺保障自己。”其实最重要是做到成绩让家人放心。不过他又强调,电影工时长,薪金又未必很高,要想清楚才好做。
许导演又让大家分组做讨论,给了大家不同的社会议题让大家想如何把这些议题拍成电影。大家都踊跃发表意见,导演更表示:“好些有趣的想法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已经没甚么好补充。”最后,分享会在热烈的讨论下超时完结,导演认为这些分享会能让更强有志投身电影圈的下一代了建电影,及尝试拍电影,应该多搞,亦指自己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