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年】《香港制造》九七被漠视 陈果:年轻人当时不感恐慌

撰文: 戴嘉达 陈运濬
出版:更新:

陈果电影《香港制造》的结尾时,一名女子在香港人民广播电台趾气高扬地教人重温《毛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明明该片的边缘青年全都不得善终,与八九点钟的太阳是两码事,当问道陈果的忽然奇想从可而来,他说:“我写的时候已知道是这句,我好肯定是这句,因为我太熟《毛语录》。”

《香港制造》中边缘青年的命运堪虞,很难称得上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1957年毛泽东到了苏联莫斯科大学,当地中国留学生热切期盼见到他,当毛主席为在场过千名学生演讲时,劈头就讲出这段鼓舞人心的说话。在中国内地出生及长大的陈果很欣赏字句本身的意义,“年轻人将成未来的社会栋梁,任何年代都不能忽略的,而毛泽东的用意正正是鼓励年轻人,举起一只手说:‘明年是你,再下年都是你,将来全部都是你’。”但换转了在《香港制造》中引述就当堂令人觉得语带讽刺,原因不单是对香港人民广播电台心生恐惧,还有戏中的青年全是社会边缘人,且最终不得善终,说是晚上七点钟的夕阳倒有点合理。

阿秋一事无成,最后死在坟场。

“回想1997年,年轻人的状态没有太明显,骚动及不安来自家庭方面较多。”陈果从《香港制造》的时代脉络说起,理性客观地说出八十年代国内地经济开放,本地蓝领到内地东莞、深圳工作,中港两地交往开始频繁,但在某些男性而言就像走进了桃花园,“包二奶”等现象影响到香港家庭,像李璨琛演的阿秋,老窦有第二头家,阿妈最后走佬,他就是无辜的受害青年之一。“廿年前除非是大学生,年轻人基本上都不关心政治,一点也不关心,所以廿年前无人醒觉,醒觉的只有移民那些人,现在年轻人醒觉后又另计。”

《香港制造》在九七这个符号之上大作文章,充满政治寓意的味道,讲述年轻人的悲惨未来,但原来他们当时不以为然,陈果忆述私底下到戏院观察,“我见到,有一班人看完之后,当然我不知道这些人的来历,他们的反应是:‘哗,咩料,想教育我呀?’在旁的我很诧异。”发觉到原来有这样的问题,陈果归咎于九七时的年轻人不太感受到恐慌,“一、因为觉得理不到,二、在政治上不敏感,而且一直以来都冷感。”事隔多年《香港制造》的价值重新被发掘出来,乌甸尼电影节最近出资复修成数码版,今时今日这部戏在戏院上映,陈果说,“重看时或多或少有点唏嘘,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

九七年,曾拍过商业片的陈果,决心做一件改变工业的事,《香港制造》之后拍了十年独立电影,最后都发觉无以为继。(符祥定摄)

《香港制造》当年以独立电影姿态推出,紧随其后陈果推出《去年烟花特别多》及《细路祥》合组成“香港三部曲”,还有至今仍未完成的“妓女三部曲”,九七后拍了十年,他发觉做不下去,“香港的环境不像欧洲,受众太少很难坚持。”比起近年的本土电影,独立电影在香港不成气候,甚至未走入过大众的讨论,但陈果也不认为前者可掀起大浪,因为综观所有国家的新浪潮电影,都与社会发展有莫大关系,“社会‘上升’,城市发展,带挚所有人及电影,这从来都是无法预料的整体性兴奋。(本土电影)讲社会问题,这方向是正确的,有没有办法回到新浪潮时期?这比较难,因为社会已发展得七七八八。(对比内地的情况?)内地劲咯,因为内地某程度上是封闭,所以社会发展时电影都起飞。但在意识形态上,内地不容许去得太尽,始终国家大,人口多,人才都很多,如果再开放些冲击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