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年】谈《愈快乐愈堕落》的隐喻 关锦鹏:港人已睇清好多
在关锦鹏电影《愈快乐愈堕落》的结尾,一辆驶向青马大桥的的士载着两个男人,回忆中英签署联合声明那天他们在做什么,一人迷惘地说:“唔知呀。”另一人糊涂地答:“我都唔记得做过乜嘢。”之后黄耀明《暗涌》一落,“害怕悲剧重演…历史在重演,这么烦嚣城中,没理由,相恋可以没有暗涌。”徐徐唱出大部分港人的忧虑。
在动荡大时代之下,连自身安危都难以保障,哪里还有心情谈嫁论娶。据说,九七前港人离婚率特别高,有人尝试将之归疚于政治前景未明,后来论证不到个中因果关系,因为同时发现结婚率高企。“天气不似预期”的逻辑,同样发生“后九七电影”,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被认定呈现出回归之下港人的某种情绪,但对此他至今仍觉受宠若惊,“其实《愈》是王晶导演找我,他说想我和邱淑贞合作一次,在这样的契机开始。”
《愈》是文艺三级片?
“我哋呢度冇文艺三级片。”戏里客串租碟舖老板娘的吴君如讽刺地说。可想而知,拍过《胭脂扣》及《阮玲玉》等电影,具有女性触觉的关锦鹏,不会把邱淑贞拍成赤裸羔羊。1995年,关拍毕《男生女相》后正式“出柜”,他说:“‘明张目胆’将同志角色放在我的电影,好明显《愈快乐愈堕落》是第一次,你可以说我松一绑,出咗柜都好,将自己更多情感放落曾志伟及柯宇纶的角色身上。”就读基督教学校,曾为虔诚基督徒,关锦鹏在性别身分有过很多挣扎、压抑,最后就在故事直接抒发出来,内里情节牵涉到出轨、婚外情,同性恋,复杂到像回归时中英港的多方面拉锯。他说:“我觉得不是因为‘九六年,下年就要回归’,才写一个这样应景的剧本,反而是从原创人物出发。”把戏中错综复杂人物关系,猜度成政治角力隐喻,想法始终是虚妄且不必要。
廿年后迷惘变愤怒
“当然缘于你身在其中,由89年开始香港已发生很多变化,对身处在香港、生活在此的香港人,你会感受到。开始有这样的氛围,香港成为世界的焦点所在,我才有感而发。”六四事件后,移民潮席卷朋友圈,有人呼吁关要快点移民,自己最后选择留在香港,但发觉很多人拿外国居留权当作买个保障。直至回归时很多港人一样前路茫茫,廿年后心中的暗涌已成过去,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波涛汹涌。“现在已经不是暗涌,香港发展到这样,好像说社会撕裂,每个人都在说。”近年主力在内地做电影监制,关锦鹏仍体会到大部分港人的感受,他续说:“香港人已看清了很多东西,97前是一种迷惘及不确定,甚至仍存留些幻想;但二十年后你今日再问,香港人是否仍感到迷惘,我觉得不存在了,有的话都是另一种,是带着愤怒及不公的一种复杂情绪。”
香港年轻电影人有变
拍电影是创作,创作需要动力,关锦鹏亦发觉到香港年轻电影人的情绪有所变化,他说:“1984年大家一知道香港要回归,你见到许鞍华导演、严浩导演,还包括我,《地下情》、《胭脂扣》都是怀缅昔日香港的感觉。到今时今日,《十年》直情表达愤怒,(是好抑或坏?)是带着很大的情绪,不够冷静去看待电影,譬如话你讲香港,不一定要硬桥硬马去讲,其实你有一个态度,那个态度纯粹关心这个城市、这个地方,自然让人见到。”
关锦鹏过往的作品一向注重人物塑造,他续说:“我觉得质素差,不是画面差、衣着不好、背景粗糙,不是这回事,质素差是与创作者的态度纯不纯粹有关。但近期几个年轻导演的作品,《树大招风》(编按:《十年》其中一个导演欧文杰亦有份拍《树大招风》)、《一念无明》都好,我觉得纯粹度很高,一种是怀缅,一种是‘血肉’、清晰地展现出香港某阶层的一些事,让我看到电影重新回到人物上。”
我不是摇旗呐喊的人
有所体会所以有情绪,情绪不会无疾而终,有极端的港人把怒火转化成游行示威、抵制内地水货客行动,甚至前年的旺角街头骚乱,这是不能直面情绪的结果。关锦鹏这样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不知道我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我本身不是摇旗呐喊的人,在家庭方面我倒觉得,见到社会个状况有好多人不满,我作为家中的长子,妈妈近年健康欠佳,要做手术,或者家中发生其他事……或多或少,客观大环境的影响令家人关系……大家相互关心变到更紧密。我一个人的能力,我不知道可对社会做些什么,从你自己到身边最亲的人慢慢放大到影响其他人,社会是不是会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