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脑峰会前夕朝鲜官媒一贯“沉默” 报道用字成两韩关系温度计

撰文: 冯翠山
出版:更新:

朝鲜和韩国即将迎来分裂65年来第三次首脑会议,连日来这场世纪会议成为不少国际媒体的重点新闻。不过身为主角之一的朝鲜却恰恰相反,直到会谈举行前两星期多的4月9日,官媒朝中社才首次报道峰会,即使去到峰会前夕仍甚少报道。
而从朝鲜媒体对峰会或韩国总统报道的用字,亦被视为两韩关系的“探测器”。

韩国已故前总统金大中与已故朝鲜领袖金正日于2000年举行朝韩首次首脑会谈。(VCG)

过往峰会前夕 朝媒例牌只字不提

细心留意过去两次朝韩首脑峰会举行前夕,朝鲜媒体均保持一贯“沉默”作风,待峰会结束之后才会有报道。

2000年3月9日,韩国首次宣布两韩即将举行首脑会议,成为国际突发头条新闻。然而朝鲜党报《劳动新闻》当时的头版竟然是农业议题,在整份报章连同国际新闻版页上,也只字不提峰会。直至6月13日、即峰会当日,朝鲜媒体才初次报道峰会。

此外峰会后发表的《北南共同宣言》(又称《南北共同宣言》)这几个字眼,一直到当年12月7日,即峰会举行后半年,才首次出现在朝鲜报章上。

在2007年10月2日举行的第二场峰会前夕,朝媒亦贯彻“沉默”性格。除了于8月8日唯一一次宣布峰会举行消息外,一直到峰会结束的10月4日才出现首次报道。

今次韩朝峰会朝方媒体亦贯彻始终,未有对峰会作直接报道,很多朝方消息亦是透过外国媒体引述。也许朝方亦会仿傚前两次的做法,在峰会举行之后才会报道相关消息。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与金正日于2007年举行第二次韩朝峰会。(VCG)

“两韩会谈”字眼曾消失21年

除了峰会前例牌只字不提外,朝媒对“韩朝会谈”等字眼的使用亦非常谨慎,不会随便使用。

韩朝分裂后一直到1985年,朝媒才首次使用“北南会谈”(북남회담)一词,反映出两韩关系步入新阶段。不过这个词语一直很少出现,在1985至1990年间,朝鲜媒体只用了10次。

另外“北南会谈”一词通常用于批评韩国阻碍或延迟两韩会谈的发展。在1990年往后的21年期间,这词更几乎消失于朝鲜媒体。直到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年代,这词再出现,但同样用于谴责、负面报道,大部分指摘韩国阻碍两韩会谈。

个中原因也许是与韩国与美国加强关系、美朝关系走向极端、以及后来卢武铉年代的朝核危机。

金大中(左)与金正日(右)于首场韩朝首脑会谈中合照留影。(VCG)

正面报道金大中 斥文在寅“令人失望”

朝媒在处理两韩峰会中尤为小心保守,不会轻易报道。而在报道韩国总统时,朝媒的用字却能反映当时两韩关系。

韩国已故前总统金大中上任前已经不断推动两韩统一。早在1971年竞选总统时,他提出过南北“三阶段统一论”方案。故此在1970至1980年代,朝鲜媒体维持对金大中的广泛报道,在1973年后期金大中更曾登上朝鲜媒体头条34次,大部分报道正面。

直至1998年金大中上任总统后,“阳光政策”正式实施,朝韩关系一度回暖。2000年金大中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举行第一次朝韩峰会,是两韩分裂55年来首次首脑会谈。虽然《劳动新闻》曾于1999年以接近全版篇幅批评金大中是叛徒,狠批他亲日、亲美,但在2000年打后,朝媒不再以“叛徒”(역도)称呼金大中,改称“总统”(대통령)。

且看文在寅上台后积极改善朝韩关系,不过朝媒一开始并没有对文在寅有太大好感。去年8月,《劳动新闻》不点名评论文在寅上任一百天的工作表现“差劣,令人非常失望”,又指韩朝关系是“绝对失败”,韩国在改善双方关系上是“伪君子”。

随着韩朝峰会即将举行,文在寅能否扭转朝媒对他的恶劣评价,摆脱“伪君子”的指控?大家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