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疯狂统治之时 继《1984》后读者捧读《极权主义的起源》
撰文: 陈奕谦
出版:更新: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当世界愈见崩坏,就愈有人想重振纲常。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一周多,不少民众已经怨声载道,与此同时一本著作愈来愈多人提起,它就是《极权主义的起源》。
我们未曾像今天这样觉得将来难料,我们未曾像今天这样依赖政治力量,但它又不堪信赖,不讲常理,不符利益。以从前的标准来看,这政治力量简直疯狂。人类分成两种,一种相信人无所不能(认为只要懂得组织群众,就一切都做到),另一种人却觉得生活中最大感觉就是无力感。
这段文字看似呼应今天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美国局势,但原来在六十多年前写下。
阿伦特(Hannah Arendt)是上世纪的犹太人,原本住在德国,念的是哲学。面对纳粹德国的逼迫,阿伦特只好逃到美国。二战结束,她随即埋首著书,梳理这段恐怖的历史,成果就是《极权主义的起源》。著作在1951年甫出版,已在学界引起重大回响,后人孜孜不倦研究极权主义。
甚至在去年,特朗普赢得大选之后,美国愈来愈多人重提阿伦特。因为书中所分析的概念,诸如种族主义、群众、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与当下社会仍然息息相关,甚至互相呼应。
政治宣传是“心理战”的一部份,但是诉诸恐怖更甚于此。极权政府即使赢得心理战之后,仍会诉诸恐怖:令人害怕之处,在于人民完全降服于政权。当恐怖统治达到极致,例如集中营,政治宣传才会完全消失,甚至纳粹德国也取缔之。换言之,政治宣传或许是极权政府对付其他人的最大法宝,诉诸恐怖是其统治的核心。
例如印第安纳州的教授艾萨克(Jeffrey Isaac)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特朗普的得力助手班农(Stephen Bannon),正是阿伦特笔下所描述的那一种人,愤世嫉俗,漠视事实。
耶鲁大学的勒布朗(Chris Lebron)也在《波士顿评论》撰文,引用《极权主义的起源》的文字说,极权主义最希望的正是真假模糊、是非不分,提醒美国民众在特朗普上台后更要警惕。
极权统治者面对双重任务,骤眼看来很矛盾甚至荒谬。他既要塑造一个假象,大家能够正常生活,但同时不能让这个世界稳定下去,一旦法律和制度都行之有效,他的政治运动就走不下去,也无望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