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呵欠唔系偷懒呀! 研究指打呵欠时间愈长愈聪明
一般人认为打呵欠是因为闷或疲累,有学者就提出技术性原因,认为打呵欠可能与脑袋的大小有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去年一项研究指,脑袋愈重打呵欠时间愈长,而愈重的脑袋就有愈多神经元,意味著可能打呵欠时间愈长愈聪明。
打呵欠有助脑袋血液循环
早在2007年,负责研究的演化心理学家Andrew Gallup就提出打呵欠的体温调节理论,指出打呵欠时会张开口,吸入冷空气,心脏较冷的血液就会流向脑袋,将脑内暖和的血液换走,从而令脑袋降温。Gallup表示:“较长或较强的呵欠会有更大的生理影响。”理论上,较大较多神经元的脑袋需要较多血液流动,Gallup于是进行实验证明体温调节理论。
研究观察109只动物的打呵欠时间
实验中,研究团队在YouTube片段观察共109只动物的打呵欠时间,研究对象涉及19种生物,包括人类、大象及老鼠,得出结论指打呵欠时间愈长,脑袋愈重、亦有愈多神经元。
哺乳类动物与人类打呵欠动作一致
Gallup接受外媒访问指,人类打呵欠时会张开口,伸展脸部肌肉,深呼吸,闭上眼,再仰起头,哺乳类动物亦如是,因此不难判断动物是否在打呵欠。而这次研究中选用的动物,是根据2005年另一项有关脑袋进化的研究,该研究亦记录了动物的脑袋重量及神经元数量。
人类打呵欠时间最长
研究得出的平均打呵欠时间最短是0.8秒(老鼠),而最长的是6.5秒(人类),其次是黑猩猩、马和骆驼。实验亦证实口大不代表打呵欠时间较长,因为猩猩、狮子、非洲大象及马等动物的平均打呵欠时间都比人类短。
学界质疑打呵欠是否有效调节脑袋温度
但学界有人质疑,打呵欠是否能明显令脑袋降温,Gallup解释:“虽然打呵欠是否能直接令脑袋降温仍有讨论空间,但打呵欠的体温调节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实验针对研究物种之间的差异,至于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打呵欠时间的分别,是否能证明个体之间的智慧差异,Gallup就表示尚待更多研究查证。
另一研究指打呵欠令人专注
2004年,另一项研究指脑袋平常处于“备用模式”,而打呵欠会增加脑脊髓液流动,帮助排走脑脊髓液内促进睡眠的因素,例如腺苷及前列腺素D2,令脑袋转为专注状态。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