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问卜|扶乩乜神都请到? 英文提问都得 做乩手需经49日训练

撰文: 鲍锦瑶 李凯恩
出版:更新:

【扶乩/扶鸾/道教/乩手/鸾生/叩禀问事/吕祖】说到求神问卜,大众较为熟知的有求签、碟仙、笔仙等,“扶乩”则较少有人提及,其实碟仙、笔仙皆为道教扶乩仪式演变而成的简化版。扶乩早于宋朝时已十分盛行,不过现今社会透过扶乩问事的人逐渐减少。现时香港道教坛堂大多是供奉吕祖,即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部分则会供奉济佛、玉皇等,善信透过扶乩问事,得到神明指引可解决心中疑难,而扶乩称可以请到任何神明,善信以中英文提问皆可。除了一般善信问事,一些道堂及学校的创建及命名,同样会取决自扶乩。
《香港01》记者早前到访位于元朗锦上路的明善修真学院观看扶乩过程,问及扶乩与碟仙的分别时,学院道长谢传清指出,因为碟仙没有出示神名字,可能偶遇上修罗仙或鬼仙;扶乩的神明则为有功勋的正神大道,道场内所敬奉的仙真在世时必须内外双修圆满,才能证位降乩。

扶乩一般使用桃木或柳枝做成的“T”或“Y”字形“乩笔”,由一或两位“乩手”手持,感应神明指示在铺有沙子或香灰的盘上写字或画记号。(李凯恩摄)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

何谓扶乩?扶乩又名“扶鸾”、“飞鸾”、“扶箕”,“扶”为求神灵扶持,“鸾”为仰仗鸾驾临坛指示,扶乩即神给人的指示。扶乩一般使用桃木或柳枝做成的“T”或“Y”字形“乩笔”,由一或两位“乩手”手持,感应神明指示在铺有沙子或香灰的盘上写字或画记号,由“乩手”或旁人读出文字,再由书记记下神明的“乩示”。

叩禀问事多问日常 中英文提问皆可

善信叩禀问事多为问家宅、生意、工作、健康、姻缘等,如想搬屋则可请示神明搬到哪里较为适合,提及内容最好是短期内会发生的事,免长远事变化太大而有落差,另赌博则免问。若善信不知应如何提问,亦可“心禀”问事,即只在禀纸写上姓名,不写下问题,神明可透过善信头上灵光得知所问何事。

元朗锦上路的明善修真学院举办导赏团,向到场人士示范扶乩问卜过程,该学院道长谢传清列举神明神通广大的例子,他称曾有2名来自加拿大的“竹升妹”(即在西方国家出生的华人)到长洲扶乩问事,2人不懂书写中文,因而在禀纸写下英文问题,神明亦能以中文诗句回复,对2人的提问给出答案。到场讲解扶乩的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游子安亦说,任何中外神明皆可“降乩”。

按图看扶乩问事过程▼▼▼

+11

开坛作扶乩仪式前,道士会上香请神“降乩”,一众善信需行九长揖礼,随后善信要填写叩事表,写下心中疑问,再折叠叩事表遮盖问题,然后轮候问事。当道士叫善信名字时,善信需上前跪拜吕祖,双手合十,抱着虔诚之心。道士烧毁善信的叩事表后,“乩手”会在旁使用“乩笔”在沙盘上写字,每写毕数个字,在旁的道士会用木刷平整沙盘,书记则记录文字,神明的“乩示”通常为4句5字或4句7字的中文诗句。完成扶乩仪式后,一众善信需再行三长揖礼恭送神明。

道堂、中学透过扶乩命名

由游子安、志贺市子所着的《道妙鸾通:扶乩与香港社会》提到,啬色园及圆玄学院由觅地、建堂和命名,皆取决自扶乩,即“以乩治坛”。1966年啬色园筹建可立中学,命名通过扶乩由仙师赐予,日后啬色园开办的教育、医疗、社会服务机构亦遵从仙师乩示,以“可”字命名。

坊间不少巿民会玩碟仙问卜,更不时传出各种鬼神传说,这种问卜方法与扶乩有何分别呢?谢传清指出,碟仙没有出示神的名字,故难以知道该仙是否正神大道,过程中或偶遇上修罗仙或鬼仙,亦即在世时只具内炼修为而没有济世功行,离世后其性灵存于人、地之间;而扶乩则一般在道场内进行,敬奉的仙真在世时须内外双修圆满,方能证位。

游子安补充指,坊间虽然对问米、碟仙等活动甚感兴趣,但它们的问事物件并非神明,与扶乩不能相提并论;反而占卜和问卦则同为请求神仙指点,惟两者会有固定“签文”,扶乩的乩示却人人不同。

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游子安(左)及明善修真学院主鸾生谢传清(右)讲解扶乩问事。(李凯恩摄)

乩手为神选之人 历经49日训练

“乩手”,又名“鸾生”、“乩身”,并非人人皆可担任,需有先天及后天条件,先天即乩手前生与佛或道有因缘,或仙真自愿降凡,也可能仙真犯错而被贬下凡间,藉将功补过,功成后回天复位。吕祖乩示后天条件需有“六通之妙”,分别为“心通”、“眼通”、“耳通”、“智慧通”、“七窍通”、“神通”,即透过心、眼睛、耳朵等感应神明指示,倘一窍不通,则难有成就。

有志“学乩”者需年满18岁,男女不拘,若在神明前连续掷到3个圣杯才为神选之人,再历经49天风雨不改每天花1小时学习,最后要再掷到3个圣杯,方可“成乩”。成为乩手后,生活需保持检点,不应有杂念,如赌马、去夜总会,戒吃牛肉,初一、十五需吃斋。

明善修真学院每月第2及第4个星期日下午3至4时都会举行扶乩问事例坛,免费让善信问事,例坛会由吕祖弟子陆雨松真仙作“乩示”。

▼ ▼ ▼《道妙鸾通:扶乩与香港社会》▼ ▼ ▼

书名:《道妙鸾通:扶乩与香港社会》(上、下册),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

游子安,广东新会人,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历史),现任珠海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明清时代善书与慈善事业、从华南、香港到海外道教,以及民间信俗。

志贺市子,生于东京,筑波大学文学博士(文化人类学),现任茨城基督教大学文学部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华南、香港与台湾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以及东南亚华人宗教。

出版社:三联书店

请在《香港01》手机App把“热爆话题”加入自选,紧贴全球各地最hit话题!(01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