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界的译者|灵界KOL用宗教角度探讨亲情:不应视孩子为讨债而来
编按:传统有说法父母会当子女是来讨债的,作者以宗教角度剖析亲情关系,认为能够成为一家人相信是难得的缘份,若要以因果业报的心态去看待,也应视子女为送福报而来,并且不要以还债心态来面对家暴,否则只会延祸下一代。
如果有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是冤亲债主,我只能遗憾他太不珍惜自己的福报了!有这种“要债”的想法,应属于佛教中的“因果业报说”,“业”(Karma)的观念则源自于印度宗教中的普遍基本观念,即佛教、印度教、耆那与锡克教等等,随著佛教传到中国,因果业报说则被道教吸纳成为“承负说”,只是道教主张的是个人的命运祸福是为祖先善恶所影响,自己的积福造业则会影响子孙运势,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佛教则主张个人的业报轮回、自作自受,今日总总为过去累世所种的因,未来的一切则取决于今日的行为,每个人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因此,做为人的目标与过程就是来“受报、还愿、发愿”的。此生所发生的种种为过去自己的作为所定,身边的亲朋好友也都是过去的因缘所形成,不会无缘无故成了彼此的配偶、父母或手足,既然是自己所造的业,当然要理所当然地负责任,扮演好每一个角色: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兄弟姊妹,乃至于职场、生活经验中的师长、学生、朋友、雇主或顾客等,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当尝各自的因果业报,能让关系与结果更好,便是还了业报也是种了福田,搞砸了关系,则会在未来有更不好的纠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不管是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都时常是在“发愿”的,例如:我希望能找个好对象、我想要晚上吃大餐、我期望工作能升迁、我祈求父母身体健康……,不常察觉到的发愿还有:希望厕所有卫生纸、拜托中华队能赢球、真想青春痘快点好,好想明天出去玩是好天气……,人有了“发愿”的意念,就会往“还愿”的方向走:不论是各种的祈求方式,或者是往发愿的目标去行动。因此,人的“起心动念”是非常重要的,发愿会产生“愿力”,虽然不至于有心想事成的神效,但至少一定有带动生命方向的效果。
如果常觉得“孩子是来跟父母要债的”这种想法,我会劝那个人赶紧换个愿望吧!时常这样想,恐怕亲子的关系就会往那个方向走,很多人回忆起与父母的感情,不是常听到:“虽然彼此的互动没有言语,但却能感受对方的心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是如此奥妙,倘若老是觉得孩子是来讨债的,这种意念不断影响著亲子的互动,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表现的像个债主啰!因为你就说要还我债的啊,我还客气什么?
在一些婚姻暴力的案例中,也常听到受暴妇女认为自己挨打是要还债的,而且这辈子不被糟蹋完,下辈子还要继续挨打,我对此说法非常不以为然,受暴妇女不只是自己受到暴力,连带著自己的子女也会成为“目睹家庭暴力受虐儿”,这种精神上的伤害不亚于身体上的痛楚。
根据研究显示,这些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甚至高达八成会产生“代间传递”,也就是男性有八成机率在往后的婚姻成为加害人、女儿也有这么高的机率继续成为受害人,家庭是人们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到的学习场所,我们学习父母的模式,一代代传递下去,所以受暴妇女若继续隐忍还愿,她也正在造另一种恶业:让先生持续作恶、让子女在不健康家庭中成长,而且很有机会继续在这悲惨的轮回当中。
养育子女可以是造很大的恶业,也可以是种很大的福报,是好是坏端看个人于此生的经营,所以我要大大鼓吹另一句俗谚:“子女会自己带财来!”也就是常说“娶妻前、生子后”会鸿运当头,小孩子自己出生来世间,也会带财来帮助父母养活自己。把自己孩子当财神的,自然也会投注满满的爱,这是最好的善的循环,要把自己的宝贝当财神还是当债主?再笨的人都会选吧?
(以上是《灵界的译者3:情与爱的轮回》的内容节录)
作者:索非亚(刘柏君)
6岁会报明牌,15岁时合开道场,担任学生灵媒,直到26岁决定退出宫庙,结束灵媒工作,投入棒球领域并成为台湾首位棒球女性主审。
2017年获选美国国务院“全球女性运动领导人计划”,并在美国国务院受访;成为HBO Asia首部中文影集《通灵少女》故事原型暨文化顾问。
2018年富比士杂志评选为全球体坛最具影响力女性第19名。
2019年获得国际奥会女性与运动奖世界奖座。
现任社团法人台湾运动好事协会创办人、玄奘大学宗教与文化学系兼任助理教授级专业技术人员,并攻读国立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班。
出版社:三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