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国荣彭志铭教路】一图睇晒亲戚称呼 开工利是应派两封?

撰文: 黄乐怡
出版:更新:

大年初一又是亲戚突然变得“关心”的时候,除了应付亲戚的关爱“询问”,后辈拜年更要烦恼“三姑六婆”称谓。
为免新年得罪长辈,《香港01》整合一众亲戚称呼,拜年就不用再口哑哑乱叫叔叔姨姨!

按图放大睇【一图睇晒亲戚称呼】

(按图放大)

相信由细叫到大的亲戚称呼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果家中增添了新成员就可能会疑惑应如何称呼对方。姐姐的儿子、丈夫的哥哥、弟弟的女儿是你的谁?

拜年如何称呼非亲戚人士才算有礼?

所谓“入屋叫人、入庙拜神”,万一登门造访遇到非亲属人士,应该如何称呼对方最有礼?“次文化堂”社长、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硕士彭志铭表示,中国人以前较著重亲疏之别,对非亲属会直呼其名。但自50年代起,随著中西文化交流,人伦关系和繁文缛节都逐渐淡化,彭志铭举例:“而家系街见到女士就叫阿姨阿姐”,以往不会将亲属称呼用于非亲属人士。

如有外国亲戚,英文又应如何称呼?

来自澳大利亚的本地艺人河国荣回应《香港01》指英文“无分爸爸妈妈𠮶啲(不同称呼)”,大原则是长辈会加称谓,而朋辈或后辈就可以直接以名字相称。河国荣举例,如果是祖父母,就会叫Grandpa、Grandma,叔叔姨姨就会叫uncle、auntie。但河国荣补充随著年纪增长,有时候可省略对叔叔姨姨辈的称呼,河国荣指:“小朋友会叫uncle乜乜(名字)、auntie乜乜,但而家几十岁人,可能有时就咁叫名。”

演员河国荣表示英文亲戚称呼远比中文少。(资料图片)

谁有资格派利是?

搞清楚称呼后,是否叫声阿叔阿姨就可以“逗利是”?彭志铭表示,按传统已婚人士都会派利是,因为在中国婚姻象征成人:“唔似外国日本有成人礼,中国以结婚为成人象征”。彭志铭解释结婚意味在家族有辈分,论资排辈,都应向后辈派利是,所以按照习俗,已婚人士可以派利是予年纪较大或职位较高的未婚人士。

但职场上,彭志铭指无论已婚未婚,都应该派开工利是。彭志铭表示中国传统好事成双,红事如新年派利是“一定系派两封”,但现在有人习惯未婚上司只派一封利是,丧偶人士亦多见改派一封。

而长辈即使未婚,其实都可以派利是。彭志铭提醒如果是未婚长辈,一般不会派利是给已婚后辈,例如已婚哥哥可以派利是给已婚或未婚妹妹,但未婚哥哥通常不会派利是给已婚妹妹。

彭志铭表示按传统,无论是已婚人士或长辈,利是都应成双成对派。(资料图片)

中国人为何称谓多多?

中国人对亲戚称呼多,与儒家人伦文化及男尊女卑思想有关。彭志铭表示早于周朝就有皇帝诸侯之分,慢慢演化出中国人的阶级观念,人有长幼之分。彭志铭指:“除咗家庭。社会都有等次之分、长辈之分”。而中国人传统认为“男家较尊、女加较弱”,因此即使同一辈分,男女家的相应称呼亦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