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大脑塑胶微粒含量“足以制造小汤匙”一产品专家呼吁要避用

撰文: 联合新闻网
出版:更新:

桌上一瓶、包包也一瓶?无处不见的樽装水方便又解渴,不少人都习惯随身携带。然而,科学家近日警告,为了降低大脑内的“有毒塑胶微粒”含量,应该要尽量避免饮用樽装水。

科学家近日警告,为了降低大脑内的“有毒塑胶微粒”含量,应该要尽量避免饮用樽装水。(unsplash@exportersindia)

【图辑】点图放大看懒人包👇👇👇

+6

据《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导,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改喝过滤自来水,可以让人体摄取的塑胶微粒量锐减90%,从每年约9万颗降至4千颗。该研究建议,民众应采取“实际可行”的方法来减少摄取塑胶微粒,以借此降低健康危害风险。

这项研究发表在《脑部医学》(Brain Medicine)期刊。而上个月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另一项研究则指出,某些受试者大脑中的塑胶微粒含量已经高达7克,相当于能制造一支小汤匙所需的塑胶量。研究还发现,患有失智症的个案,大脑中的塑胶微粒含量比普通人高出3到5倍,认为塑胶微粒可能与神经退化疾病存在某种关联。

塑胶微粒指的是直径小于2微米(2千份之一毫米)的塑胶碎片,肉眼几乎无法察觉。这些微粒随著塑胶制品的降解进入食物、饮水,甚至漂浮在空气中,让人类几乎无法避免摄取。

研究共同作者、内科医生布兰登吕(Dr. Brandon Luu)表示:

“光是喝樽装水,每年就可能让人体暴露于与所有摄取及吸入来源总量相当的塑胶量。改喝煮沸的自来水能将这个数字减少近90%,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关图辑】性爱研究揭“阴茎验出塑胶微粒”疑是不举真凶 睾丸、精液都中招(点图放大浏览👇👇👇)

+7

除了樽装水,该研究也指出,塑胶茶包、食物加热方式等都是塑胶微粒的重要来源。譬如在使用塑胶容器加热食物时,就可能会释放大量塑胶微粒与纳米塑胶。

“改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存放食物,是减少暴露在塑胶微粒中的好方法。”

吕博士补充:

“虽然这么做是合乎逻辑的,但我们还是需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确认减少摄取是否真的能降低人体内累积的塑胶量”。

【相关图辑】大便从不用卫生纸!一家六口共用毛巾擦屁股:不如想像中那么脏(点图放大浏览👇👇👇)

+7

延伸阅读:

川普故意藉关税触发经济衰退?华尔街老手:目的是一箭三雕

逃不过?传川普仍考虑对台芯片征关税 最大受害者非台积电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