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初婚年龄中位数逼近30岁 与收入增长成正比 盘点迟婚女星
现代女性愈趋独立,迟婚成为近年全球趋势。政府统计处早前公布最新报告,本港男女比例持续失衡,每1000名女性仅相对838位男性。至于初婚年龄方面,女性初婚年龄中位数再推迟至29.9岁,逼近30岁大关;男性初婚年龄中位数则为31.6岁。
数据显示,随着男女收入增加,初婚年龄亦相应推迟,两者成正比关系,有外国研究就指出,今时今日男女选择迟婚或不婚,原因或与经济条件有关。
按图即睇圈中迟婚女星
政府统计处公布最新一份《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统计数字》报告,显示本港男女比例失衡情况愈见严重,由2016年每1000名女性相对852位男性,下跌至2019年每1000名女性相对838位男性。
本港男女初婚年龄中位数:
报告亦指出,本港男女的初婚年龄愈来愈迟,2009年女性初婚年龄中位数为28.5岁,2019则已推迟至29.9岁,逼近30大关,或与现今男女教育水平上升,以及较迟才投身社会工作有关。
本港15岁以上持大学学位的人口数目(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
数据显示,本港15岁以上拥有大学学位的人数每年增加,当中高学历女性的数目更大幅上升,具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的女性由2011年的56万人,升至去年的82万人,总数更于2018年超越男性。
本港就业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数(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
收入方面,本港就业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数不分男女都稳步上升,其中女性由2011年的每月11000元上升至2019年的16100元,而男性则同期由13000元上升至20000元。虽然男女性之间的收入差距由2000元上升至3900元,但近年差幅有拉近趋势,或因高学历女性数目增加影响。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去年刊登的一个研究指出,由于女性收入增加变得独立,较难找到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的伴侣,并萌生结婚想法,故部分女性宁愿保持未婚状态,导致结婚人数下跌,以及初婚年龄延迟。
研究将具有“经济吸引力”定义为具学士学位、每年收入达4万美元(约31万港元)的男女,指出部分女性宁愿保持未婚,亦不选择嫁给缺乏潜在经济能力的男性,不过研究亦指,有四成男女表示无法结婚的原因在于双方的财务状况仍不够稳定。
事实上,女性初婚年龄愈来愈迟已成趋势,娱乐圈中亦有不少女星至30岁后,甚至更迟才开始考虑结婚或生育,当中部分虽然迟了起步,但却过着甜蜜幸福的婚后生活,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迟婚就是不好的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