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胭脂扣》如花成绝响 回看香港女儿演活的女性角色
【梅艳芳/电影/梦伴此城】传记式电影《梅艳芳》近日上映,不少有关梅艳芳的事迹再度为人热议。文化评论人李展鹏便曾形容梅艳芳是可以定义香港过去数十年文化的一个重要人物,并于其著作《梦伴此城--梅艳芳与香港流行文化》中,大胆假设如果梅艳芳今天仍然活着,那么她纵使人过中年,也该可以像梅丽史翠普(Meryl Streep)一样挑战不同女性角色,为自己不断累积实力,绽放耀眼光芒。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以下是《梦伴此城--梅艳芳与香港流行文化》的内容节录:
她的代表作毫无疑问是《胭脂扣》。当时,她已经唱过《坏女孩》(1986)及《妖女》(1986),但又出乎意料之外胜任一个三十年代穿旗袍的妓女角色。电影票房报捷之余,她的旗袍造型与凄怨眼神都令如花一角活现银幕,把她推上港台两地影后宝座。她演技出色是事实,但舞台上的她跟如花一角却未必是南辕北辙。
梅艳芳演红牌阿姑,本有著外形限制:以一个名妓来说,她不够美。但是,她眼神中的哀怨、眉目间的风情、穿起旗袍的典雅,以及那双欲语还休的厚嘴唇,却演活了这个苦命妓女。电影序幕,她轻轻地画眉与印口红,不发一言,却似预告了她悲剧性的命运。这场戏没有情节与对白,全靠眼神与动作,可堪与《阿飞正传》(1990)中梁朝伟的压轴演出媲美。
表面上,如花是一个传统女性:她柔弱、痴情、含羞,更甚者,她是一个可被消费的妓女。这种女性,楚楚可怜、命途坎坷,本来是男性凝视下的花瓶。然而,这个角色绝不平面。如花以一身男装出场唱南音《客途秋恨》,既有男人的风流倜傥,也有女性的眉目风情,她跟张国荣饰演的十二少作“男男”的眉来眼去,这既是一种暧昧的同志想像,同时也暗示她的刚烈一面。这一场戏先利用梅艳芳的歌星身份,再发挥她的中性特质,为如花一角定调:她绝不是弱不禁风的女子。
如花在整个故事的主导性很强:十二少离家出走,她用人脉关系帮他找工作;她建议殉情,并在自杀过程中勇敢无惧;最后,她毅然抛下信物,决定再世为人,而十二少却庸碌潦倒。如花既是忧怨,但又不失刚强。多年后,关锦鹏谈到他当时如何刻划如花一角:了解到梅艳芳的硬朗性情后,他决定不把如花刻划成千娇百媚的妓女,反而强调她的固执与倔强。
另一方面,梅艳芳与张国荣两人的独特气质又起了化学作用,他们都不是传统的猛男美女:前者是个刚烈的现代女性,后者是阴柔纤细的男人。他们带著复杂的性别特质演活了十二少及如花;梅艳芳的坚定眼神为这个悲剧角色增添了主动与偏执,而张国荣的气宇轩昂结合忧郁深沉,又令十二少不是面谱化的懦弱二世祖。于是,无论是如花怕十二少贪生,在他的鸦片内加上安眠药,又或是十二少获救之后偷生,半生潦倒,这些负面情节不但没有为人物形象扣分,反而在两人的演绎下有更丰富的层次。
梅艳芳擅长演出动荡时局中的女人,她的沧桑味与丰富阅历令这些角色深具说服力。除了在《乱世儿女》饰演革命分子,她也在《何日君再来》饰演上海沦陷时期的歌女,以及演出一代奇女子川岛芳子。《川岛芳子》写历史人物,这个满清皇族后裔在动荡时局寻找自己的位置。她本来有要好的初恋情人,但养父为她安排一段政治婚姻,要她嫁给蒙古王子,她终于明白自己的命运:“我一出生就注定玩这个游戏。”然而,她不甘成为傀儡,反而主动介入男人的政治:“女人不可以做得轰轰烈烈的吗?我不打算做人家的女人。”川岛芳子走出家庭,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
她一生跟男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清末,为了给满清皇族留后,父王送她去日本,接受连串训练;她被日本养父强奸后,嫁去蒙古三年,后来决意摆脱养父掌控,并厉声指责他懦弱无能。她有自己的计谋,要回中国夺权,在上海混入上流社会,搭上日本军官宇野,同时遇上她爱的京剧演员云开(刘德华饰演)。她横蛮、爱权、强势,一方面用美色换取权力,靠的是男人,但另一方面她也用权谋满足自己的野心及大计,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电影令人注目的一段,是她一身男装去看京剧,被舞台上的美猴王吸引。她使用权力逼使他——曾有一面之缘的云开——到她家作私人演出,又用钱要他留下来,是华语电影少有的“女嫖男”情节。
川岛芳子正邪难分,《半生缘》的顾曼璐则叫人又怜又恨,这些复杂的女性角色都找上梅艳芳来演。许鞍华电影一向被认为有女性笔触,《半生缘》亦是关于性别的悲剧,张爱玲笔下的曼桢跟曼璐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曼桢因为姊姊是舞女被男友世钧家人嫌弃,她后来更被姐夫祝鸿才强暴;曼璐因家境穷困下海当妓女,被迫跟情人豫瑾分开,多年后相遇,豫瑾对她冷淡无情,却对她妹妹曼桢生好感;祝鸿才先娶曼璐,后来又盯上年轻的曼桢。男人贪新忘旧,好男人坏男人都如是,而社会亦只会嫌弃妓女,不会谴责嫖客。
曼璐这个角色绝不讨好,因为她陷害亲妹,让她被自己的丈夫强暴,事后更把有身孕的她困住,可以是一个歹角。然而,曼璐的复杂性就在于她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她被社会歧视,被客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就连旧情人也不给她好脸色;她看著自己芳华渐老,在祝家地位不保,心态渐渐变得扭曲。这个角色说明了被剥夺的女人如何一念之差成了男人的邪恶共谋。出道以来,梅艳芳多次演出复杂的女性角色,这次也演活了烟不离手、讲话刻薄、一身风尘味,但也满有凄酸的曼璐,她注入了丰富的肢体细节(如抽烟、看镜子、假装哭泣的动态),再加上哀怨而凌厉的眼神,为她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紫荆奖的最佳女配角。导演许鞍华盛赞她领悟力及肢体语言都出色,一上妆一穿上戏服就能入戏,而且正面反面角色都胜任,是个天才型的演员。
《男人四十》是梅艳芳的遗作,电影虽以一个男人的中年危机为主轴,但也写活了两个女角。林嘉欣饰演的女学生胡彩蓝反叛傲慢,无心向学,她宣称“会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工作上,她称职勤快,后来更准备去印度做生意。香港教育制度并没有给她发展的空间,她唯有不屑地离去。
梅艳芳饰演的陈文靖表面上是平凡师奶,但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她中学时跟盛老师有过师生恋,并意外怀孕。二十年后,身患绝症的盛老师找她,她就决定照顾他,以了结这段旧事。她跟丈夫说:“你当作是让我放个假吧!”她曾经看不起这个懦弱虚伪的男人,但仍伴他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这既是念及旧情,也是勇敢面对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许鞍华没有因为电影主线是中年男人困局而简化女性角色,陈文靖这个中年女人有她的故事与危机,也要面对自我。
这主妇大概是梅艳芳从影以来最平凡的角色,她没有化妆,更没有美丽戏服,就在切菜、熨衫、为儿子盖被子的生活细节中表现复杂心情。同样是许鞍华作品,《半生缘》属于另一个时代,梅艳芳的表情及肢体语言丰富得多,但她在《男人四十》中表现平实自然,驾驭了这洗尽铅华的角色,更凭此片当上长春电影节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影后,并同时获台湾金马奖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可以想像,如果她继续演下去,人过中年仍然可以像梅丽史翠普(Meryl Streep)一样挑战不同女性角色。只可惜,这已是她的最后一部电影。
作者:李展鹏爱电影,爱香港,爱流行文化。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英国Sussex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博士,现居澳门,为澳门大学传播学系助理教授、《新生代》杂志社长、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及《明报》专栏作者。著有《电影的一百种表情》、《旅程瞬间》及《隐形澳门:被忽视的城市与文化》等,编有《最后的蔓珠莎华: 梅艳芳的演艺人生》(卓男合编)。文章见于香港“立场新闻”、台湾“独立评论网”及“关键评论网”等,曾任台湾金马影展奈派克奖、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台湾酷儿影展、中国内地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等影展评审。
出版社:三联出版
《香港01》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