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实体印刷本足球杂志成绝唱 回顾港足当年光辉岁月
说到仇志强、朱国权、张耀东、陈国雄这些香港昔日球星,相信七、八十年代热衷足球的球迷不会感到陌生。
七十年代是香港足球运动发展的黄金年代,多数职业球队都有商业机构的全力赞助,球市兴旺,行业生态吸引,成为香港足球业百花齐放的主要原因。球队从外地罗致足球好手的行动增加了赛事的可观性,酝酿一批批忠实的足球迷。例如当年知名球队“永恒班霸”精工在1972年升上甲组后,横扫多年球坛奖项,表现令当代球迷津津乐道。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加上当年手提电话、互联网仍未普及,球迷热衷足球赛事,市场固然需要更多一手资讯。因此不少杂志、媒体专栏应运而生,趁势大肆出版、报导有关足球赛事、球会消息、球星独家专访、球员日常生活和训练花絮等体育资讯,亦收录学者、体育记者或足球历史研究者的评论文章。《今日足球英雄传》【1】和《足球圈》【2】便是当年广受市民青睐的杂志刊物之一,记录了香港足球圈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今天有幸获编者陈灌洪先生独家授权商务印书馆重新刊印,原汁原味的刊印让读者一探当年足球业的繁荣面貌,可谓香港足球圈一大盛事。读者可重温昔日体育资讯之余,亦可品阅旧时杂志排版之不同,重新看回七十年代的杂志内容排版,绝对让人叹为观止。一篇报导的内容和版面设计往往别出心裁,图文并茂、字型多变,文字以直排和横排的形式同置,带给读者视觉上新奇的阅读体验。
昔日的体育记者要完成一篇体育报导或球员专访一点都不易,不能随意从网络上收集资料就能完成的,他们讲求新鲜和独家。前体育记者张远在《今日足球英雄传》序言讲及自己的体育记者岁月,其中最大的建议是记者和球员要打好关系,“记者与球员的关系唇齿相依,亦是关系紧密的朋友。球员十分信任记者,因此并不介意告诉记者很多事。”球员有时会邀请相熟的记者朋友回家吃饭,甚至一起打麻将,可见当年香港足球业的发展与球员和媒体记者之间的关系有莫大关联。
当然,这些都是互惠互利的事,球员既能藉访问报导提升知名度,而记者又能交到货。有时,记者更会冲晒照片送给球员,而且在七、八十年代,要拍得一张好照片绝非易事。很多重要的赛事在晚上进行,在没有闪光灯、远摄镜头及连环拍摄功能的限制下,菲林相机的度数要升至四百度,才能拍出稍微好点的照片。所以《今日足球英雄传》和《足球圈》内收录的大量照片十分珍贵。
香港媒体生态今非昔比,纸媒日渐式微,球迷不再愿意花费购买体育资讯已成事实,而当年足球生态的繁荣亦日渐黯淡,香港足球体坛直至今天仍然走不出困境,是媒体报导不力,还是本土联赛没有出路?球员生涯短暂,退休没有保障?政府对体育人才的重视不足?确实是什么原因催化这个结果,始终令一代球迷深感疑惑。对比网络上看到的海量体育资讯,实体印刷本足球杂志也成绝唱。但事实上,这何尝不是更突显它存在的必要及珍贵?
备注:
1、《今日足球英雄传》复刻珍藏版,陈灌洪主编,1974/2-1975/7全十六期,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足球圈》复刻珍藏版,陈灌洪主编,1972/7-1973/6 第1辑,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内容提供:小Dc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足球杂志】香港七十年代足球迷恩物 记录本土体坛光辉岁月”】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