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金牌美术、服装设计师齐现身 解构独有美学灵感来源
《延禧攻略》这套于正导演担纲的清宫戏播到街知巷闻,由风靡大陆到浪潮席卷港、澳、台,剧集吸引之处前人已经讲及不少,关于其美学莫兰迪色亦一早有人讲过,但该剧的美术指导栾贺鑫先生及服装设计师宋晓涛女士亲自解构美学,又有几多人听过呢?我想,除了当晚参与《一木一檐,一糸一绣》活动的人,应该没有人听过。因为,这是他们首次举办分享会!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星级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撰文:清君
中文系毕业生,任职过出版编辑及网络编辑,专写关于本土创作、传媒、出版、文学等话题。不善交际的小毒男一枚。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场景搭建到类实景建设 历史还原还是创新?
活动由三联文化基金主办,赞助是某著名珠宝商行,场地在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当晚几乎座无虚席。首发分享的是栾贺鑫先生,他展示不同场景的预想图,并且再以实景拍摄图作对比,讲到废弃染坊如何搭景使其有废弃感、又要如何塑造绣坊不是“新束束”的技法。里面的历史考究,场景的颜色搭配呈现,并且将“场景”模拟成“类实景”,这些认真、精细,似乎真的是香港电视台所欠缺的──我想最主要还是成本问题吧。对于这是还原还是创新,栾贺鑫说还不能有个定案,因为我们既不能百分百还原历史,但创新的元素又不是很多。
当中他提到在场景搭设时要注意采光、摄影机位置,演员活动范围,场景色调与演员服饰色调的调和,还要制造一些空间感、层次感,层层递进,耗费这个心思,脑海想像其实很难囊括所有场景,于是才有预想图和实境图的不同,可是,世事本来就不能尽如人意,所以这些翻来覆去的工夫自是难免。而当中他提到一个很关键的字词,叫“颗粒感”,让戏剧画面添加颗粒感,能让整出戏剧看起来更怀旧,更有年代感,这就是其致胜关键。
在栾先生分享过后,就到宋晓涛女士的分享时间,虽然也有点“虾碌”,但分享总算顺利。宋晓涛女士原来曾经在无线电视台担任服装设计师十年之久,凭着过去的磨练滋润,让她可以为每一套内地剧集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这次她主要介绍的当然是《延禧攻略》的服装设计,设计灵感来自古人冷枚的画作。所以色调、服装都是依古画为凭,那些冷色、灰色阶并不是随意的来做啊,宋晓涛是确实依那个年代的色办、样办,去制作每一件戏服,就连细节如绣花技术平金绣、打籽锈;服装细节如小道具扇子、耳环、钮扣甚至云肩等配饰,都是花了好长的工夫,她所介绍的古技法现今确实已经没有多少师傅识做了。
讲两个本人认为颇为有趣的重点:一、戏剧拍摄时间约八个月,栾先生只有三个月时间准备,而宋女士更少!两个月!这让我想到,这一生似乎都是不要涉足电视行业好了,哈哈。另一个重点是,宋女士不只会准备服装,她还会预备小道具、饰物,据本人说法是她“一直都不太相信道具”、而且认为女人佩带的东西,男人并不会那么细心知道,但与此同时,原来栾先生有准备道具,而且让她感到十分满意和有信心,在场观众除了爆笑,还有激烈拍掌。
是次分享会让我大开眼界,也着实学习到一些关于艺术和美学方面的知识,而“美术教育”大概也是香港人所欠缺的,对着设计师、一些产品(如海报、广告等),听行内人说,就是不少人都欠缺相当的鉴赏能力,但愿香港自身也有“美学”可以发扬光大吧!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延禧攻略】戏剧风潮从未断 金牌美术、服装设计师拆解延禧美学”】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