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领导学》事事亲力亲为? 你这样做上司大错特错

撰文: 书摘
出版:更新:

领导者多喜欢援引《论语》、《孙子兵法》的名言,不过,《韩非子》的论点则受到诸葛亮推崇。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以站在“别相信任何人”的角度,冷眼看待人世,但事事批评;积极接触人群,但又不希望离自己太近的角度。换句话说,看得愈透澈的人,其实愈强悍。以下几个故事,由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守屋洋来讲述及分析,古代权术如何运用在管理学上。

撰文:守屋洋

管理者不论处理大事或小事,都要利用不同技巧去处理。(《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齐桓公引起全民抢购紫色衣服热潮

据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于是,人民群起仿效,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尽是穿著紫色衣服的人。更夸张的是,紫色素帛的价格,更在一夕之间暴涨至白色丝绸的五倍。齐桓公为此发愁,找来宰相管仲讨论。

于是,每次侍从只要穿著紫衣,齐桓公便故意说:“快后退,寡人讨厌紫衣的气味。”

结果,那天之后,紫衣便逐渐从朝廷中消失。第二天,京城里再也看不到紫衣的身影。三天之后,全国境内就没有人再穿紫衣了。

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外储说左上〉
主管不要被看出内心想法,只要静静坐在上位就够了。(不懂撒娇的女人剧照)

【作者解说】《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意思是说,居于下位者会仿效上位者。《论语》也曾提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只要居上位者有良好的品德,居下位者也会主动追随。

《韩非子》的法家主张,虽然与上述的德治主义无关,但下位者仿效上位者的观点却是一致的。就韩非的论点而言,主管只要把工作交给部属就行了,自己不需要亲力亲为,更不要被看出内心想法,只要静静坐在上位就够了。可是,正因为身处于随时受到部属关注的地位,所以更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齐桓公的这个故事就是最佳范例。

不让部属看出自己的好恶情感,也就是“喜怒不形于色”,才是领导者应有的理想态度。(《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主管只要把工作交给部属就行了,自己不需要亲力亲为。(《爱.回家之开心速递》 剧照)

主管不应多事插手 因为总是事倍功半 从前,魏昭王想亲自担任判官审理案件。于是,他找了宰相孟尝君来。

君主只要掌握权力的核心就够了,如果连臣子该做的事都要插手干预,当然会觉得无力、困倦。

接著,他又这么说:“寡人还是不适合钻研法律。”

不躬亲其势柄,而欲为人臣所宜为者也,睡不亦宜乎。──〈外储说左上〉

【作者解说】主管必须掌握权力的核心,所谓核心,就是赏罚的权限。紧握权限、严密监视,才是主管应有的姿态。也就是说,韩非并不赞同率先垂范的领导方式。为什么呢?因为劳多功少、事倍功半。

电影29+1中,金燕铃饰演自创美容品牌的上司。(电影“29+1”剧照)

要做到严密监控 必先对工作了如指掌 晋国的重臣韩宣子说:“寡人记得先前编列了很多干草饲料的预算,怎么宫里的马却还是这么瘦呢?真令人担忧。”

韩宣子的随从周市听了之后,便说:“如果马夫按照预算去喂养马匹,就算陛下不希望马变肥,马还是会变肥;编列的预算再多,如果实际喂食的量却不多的话,即使陛下不希望马变瘦,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换句话说,您不去了解实情,只是坐在那里忧心,马是永远都不会变肥的。”

【作者解说】前面提过,主管静静从旁严密监控是最理想的做法,但是,若要严密监控,就必须先确实掌握组织的实情。韩非曾说,妨碍严密监视的,是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一旦被那些人蒙蔽了双眼,就无法取得正确的资讯。主管不该盲目相信部属所说的每一句话,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

本文节录自《绝对有用的韩非子领导学》作者:守屋洋(Moriya Hiroshi),1932年5月出生于宫城县。东京都立大学研究所,主修中国文学硕士课程结业。现以精通中国古典文学第一把交椅的身分,活跃于著作、演讲领域。阐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中国典籍的智慧,而非研究用的学问,擅长以浅显易懂的口吻替经营者、主管说明中国典籍,广受支持与好评。已在台出版《恍然大悟365个简单哲理:经典名言一点就通,每天读一句,懂了自己、工作与人生的眉角》、《成功的每日一句》、《三国英雄足智多谋的智慧》、《中国历代经营谋略学宝典》、《中国古典人际学》等书。译者:罗淑慧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日文系毕业,曾任出版社编辑,2008年起专职翻译。译有《购物氛围的心理学》、《照护爸妈,我得离职吗?》、《拆解你的每一天》、《成熟大人的吵架技术》、《关键时候的接话艺术》等(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出版社:大是文化《香港01》 获出版社授权转载,大小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