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迹 DFS创办人千亿身家过平民生活 财产去哪里?
机场上的免税店DFS,大家都感到毫不陌生。但对于创办人查克‧费尼(Chuck Feeney)的故事就未必熟悉。
他在香港成立第一间免税店,创业期间,正值日本经济起飞,旅客的消费量极高。他独具慧眼把赚回来的日币存到保险箱,当日元升值再兑换,又赚取了一大笔汇率差额。DFS其后被收购,菲尼赚到80多亿美金。当大家都以为他的生活会极尽奢华,他却秘密地进行一个重大的决定,连巴菲特及盖茨也视他为偶像。
节录自:导读“平凡的美好生活”/文 沈云骢(早安财经发行人)
也许你没听过查克‧菲尼这个人,但只要你出过国去过机场,很可能就光顾过他开的免税店: Duty Free Shop。
读这本书(英文书名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旧版中文书名《趁我们还活著》),就像看一部节奏紧凑的电影,带我们走进一个截然不同的商业世界,看这位有智慧的老富翁,如何一次又一次在商场上旗开得胜。
身为企业家,菲尼比谁都精打细算。当年,DFS要到各国机场投标,标金都靠他的精准预估。创业那段期间,正是日本经济起飞的年代,旅客倾巢而出。就像今天的陆客,人数多,撒钱姿态凶猛,“把累积已久的存款,用来买家乡买不到或价格太贵的舶来品,”菲尼说,从烈酒与香水,抢到手表、钢笔、珠宝与皮件。“最早的那批日本客人都是乡巴佬,走进店里后,解开皮带脱下裤子,从跨下掏出两叠日币,”他回忆:“一边吼叫一边血拚。”“柜台常常被日本人推倒,压到售货小姐身上。”
更神的是,海削了日本客人后,他并没有把从日本客人身上赚来的白花花日币,直接存进银行。相反的,他判断日币会随著日本经济起飞而升值,因此他特地跑到汇丰银行,租了一个超大型保险柜,然后要员工们每天用铁皮箱装著钞票,放到保险柜去。囤积好几个月,看到日币大升值后,再拿出来兑换,狠狠地又赚一笔汇差。
从接手这家免税商店那一刻起,直到后来将股份卖掉退出江湖,这位神秘富豪总共赚走了两千多亿台币。如果你平常就爱看财经书,不要错过这一本。
别忘了,我们都有帮助他人的义务
菲尼极可能是所有亿万富豪当中,生活最低调、最简朴的一位。他没豪宅,没私人飞机,出入若不是开著多年前买的中古车,就是搭公共交通工具;就算搭飞机出差,也只肯坐经济舱。人家开董事会,有黑头车司机接送,前呼后拥;但是菲尼通常拎了个环保袋就出门,开完董事会再搭公车回家。
他深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除了把钱用在让自己过得更好的事情之外,只要经济能力许可,都有帮助别人的义务。
因此,菲尼做了一个后来震惊世界的决定:他把自己所赚来的钱,全部捐献出来。是的,全部,约两千多亿台币。不是这里捐一点那里给一点,也不是等到自己百年以后才奉献,而是趁自己还活著,就把全部财产捐出。
WHY?好不容易把生意做这么大,为什么不好好享受成功致富的果实,为什么不留给子孙吃上几代,却选择把白花花的财富送得一干二净呢?
有了钱,要回去过小时候的美好生活
首先,菲尼说,他创业的初衷,本来就不是想当有钱人。他只是认为,应该努力工作而已。其次,努力工作挣来这么多钱,很开心是当然,但他却不觉得需要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某些人有钱会得到快感,但我不会。”对他而言,成功不等于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有了钱,会开始追求更高档的享受,例如豪宅名车、好酒精品,总之,想尽办法让自己与家人,摆脱过去的生活型态。
但他相反,“我努力过那种我小时候过的生活,”他说:“那种平凡、快乐无虑的生活。”在书中,他回忆从小跟著父母过的那种节俭日子。他所谓的节俭,并不是那种勒紧裤带地苦苦省钱,而是单纯的讨厌浪费。例如手表,“一个十五块美金的表照样走得很准,我何必花钱去买劳力士呢?”同理,他出门搭巴士,拒绝大礼车接送,也是因为压根儿觉得多余。“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找个人开著六门凯迪拉克来载我,”他说:“用走的,还让我更健康呢。”
“一个十五块美金的表照样走得很准,我何必花钱去买劳力士呢?”
比尔盖兹与巴菲特也受启蒙
菲尼发现,当他不想过那种需要花很多钱的生活,心灵从此获得解放。他不再需要把人生花在满足自己的欲望上,不再为了追逐更高档消费而终日想赚更多钱。他开始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于是只要生意上赚到钱,他就拿出来捐给学校、教会、弱势团体。
年轻时的菲尼,受到卡内基很大的启发。卡内基于一八八九年发表的《财富》,据说他读了很多遍,也常要求家人与他所带领的主管阅读。“利用财富的最佳方式,”卡内基说:“就是提供有志者向上爬的梯子。”这句话,后来也成了菲尼的座右铭。
他所身体力行的Giving While Living(生前捐献)观念,很快就在世界各地传开。比尔盖兹与巴菲特这两位地球上最有钱的人,正是受到他的感召,决定有为者亦若是,一起趁自己还活著,就把大部分财产捐出,只留一小部分给子孙,其他的用来改善世界。
只是说也奇妙,随著他帮的人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财富越滚越多。总计下来,DFS的成功,让菲尼与另外三位股东都成了令人称羡的大富豪。
有趣的是,本书也让我们看见四位DFS创业伙伴,在致富之后分别选择了四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例如
另一位大股东米勒,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富豪典型──热中上流社会生活,住豪宅,开名车,出入最高档的场所,享用一切最顶级的东西。另一位股东帕克,虽然也活得很顶级──住在瑞士一栋俯瞰日内瓦湖的古堡,但与米勒不同的是,他非常低调,从不接受采访,过著隐士般的生活。第三位股东皮拉洛,股份较小,则是在致富之后把钱全用在“生活”(对自己好)与“给予”(对社会好)这两件事情上,日子过得不错,但帐户里从来没有像米勒与帕克那样,拥有惊人的数字。
至于菲尼,据说将家产全部捐出之后,有一度名下的资产还不到100万美元。So what? “裹尸布上是没有口袋的,”他说。
本文节录自 《天堂里用不到钱 查克.菲尼人生故事:一场散尽家财的神秘布局》
作者: 康纳.欧克勒瑞
《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记者,曾获新闻奖项及书籍著作奖项。曾任《爱尔兰时报》驻伦敦、莫斯科、北京、华府、纽约特派员。撰写过有关俄罗斯、爱尔兰、美国政治的书籍。现居爱尔兰都柏林。
译者:尤传莉
生于台中,东吴大学经济系毕业。著有《台湾当代美术大系:政治.权力》,译有《你在看谁的部落格》、《图书馆的故事》、《达文西密码》、《天使与魔鬼》、《隔离岛》、《杀人排行榜》、《火车大劫案》、《依然美丽》等小说与非小说多种。
出版社:早安财经
《香港01》 获出版社授权转载,大小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