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针藏安全隐患“恐损智力发展”盘点2024年家长必知危险产品

撰文: 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
出版:更新:

2024年校园出现多款风靡一时的玩具和零食,这些产品背后潜藏的安全与健康风险,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忧心忡忡。

【图辑】点图放大看懒人包👇👇👇

+20

《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观察近一年(2024/01/01~2024/12/11)“恐怖玩具”的互联网讨论,出现了“萝卜刀、空气针、捏捏乐、痘痘鸡”等热门关键字,不少人也关注“感染、致死、蜂窝性组织炎、发炎、风险”等字词,网友表示:

“想害人才会输出这种东西”
“别说给小孩,这货给大人也很危险”
“商人应该少制造这种不环保、没用的东西,根本不要买才是对的”。

“危险玩具”2024年互联网热门关键字。(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使用)

什么是空气针玩具?校园疯传的“挤压快感”暗藏危机

现在中国校园流行的一款纾压玩具,以色彩鲜艳的软胶公仔搭配针筒构成,玩法是利用针筒注入空气,让公仔表面冒出圆滚滚的“痘痘”,孩子可以按压挤爆,模仿清理痘痘的过程;虽然外表逗趣、玩法新奇,但它的危险性却让家长和专家相当担忧。

台湾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吴欣岱于粉专指出,这款玩具附带的针头如果落入孩子手中,稍有不慎可能造成皮肤感染、发炎;若模仿互联网上的开箱影片,将针头打入人体,轻则导致蜂窝性组织炎,严重时可能引发空气栓塞,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她也呼吁,除了告诉亲朋好友避免让孩子观看这些怪异的中国开箱影片外,如果在夜市或互联网上发现有人贩售,也应该主动反映问题,向相关单位举报,协助让这些危险产品下架。

【相关图辑】萝卜刀魔芋爽攻陷校园 网民问“为何觉得好吃?”叹抖音影响太深(点图放大浏览👇👇👇)

【图辑】点图放大看懒人包👇👇👇

+7

台湾卫福部警示玩具材质风险!双北教育局加强校园安全宣导

台湾卫福部政务次长林静仪于社群回应,指出该玩具无法以医疗器材申请进口,因此不在台湾食药署医材法规范内;她认为虽然“打空气进血管致栓塞”的风险较低,但真正的隐患来自于材质问题。

这类产品可能使用含有重金属的染剂,或塑化剂超标的塑胶,塑化剂可经皮肤吸收,对儿童发育、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甚至提高癌症风险,重金属则可能损害智力发展。林静仪提醒,家长应选购通过安全标准检测的玩具,避免让孩子接触来路不明的产品,确保健康安全。

【相关图辑】抖音爆红“萝卜刀”成台湾小学生流行玩具 家长忧:刺到脆弱部位(点图放大浏览👇👇👇)

【图辑】点图放大看懒人包👇👇👇

+9

双北教育局对空气针玩具引发的校园安全疑虑表示关注,台北市教育局提醒学生携带学习用品为主,避免携带玩具,并建议学校利用朝会、导师时间及家长群组加强宣导,提升安全意识;新北市教育局则通令各校依据教育部相关规范,禁止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并要求透过集会与课程强化安全教育,审慎留意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物品,避免安全问题发生。

吴欣岱表示,若小朋友将针头打入人体,轻则导致蜂窝性组织炎,严重时可能引发空气栓塞,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微博图片)

互联网爆红的热门商品!家长不可不知的安全隐患

除了玩具针玩具,过去校园和互联网上还有多款学生疯传的玩具与零食,它们背后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也为大家进行整理。

萝卜刀

外型可爱的萝卜刀其实暗藏危机,虽然刀片是塑胶制成,但锋利程度足以轻易刺穿水果和纸张;孩子若用来进行“打斗”游戏,不仅可能增加意外受伤的风险,还可能让他们对暴力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长期下来影响心理发展。

外型可爱的萝卜刀其实暗藏危机,虽然刀片是塑胶制成,但锋利程度足以轻易刺穿水果和纸张。(微博图片)

蜡瓶糖

蜡瓶糖因为色彩鲜艳、形状多变广受孩子喜爱,但外层的“蜂蜡”有些实际上是工业蜡,内含的添加剂也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这款零食的来源模糊,制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更令人存疑。

蜡瓶糖因为色彩鲜艳、形状多变广受孩子喜爱,但外层的“蜂蜡”有些实际上是工业蜡。(微博图片)

魔芋爽

魔芋爽是一款以魔芋粉和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零食,模仿蒟蒻的口感,搭配麻辣、香辣等浓郁口味,深受学生和年轻人喜爱,容易让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魔芋爽每包18克的钠含量高达227毫克,且油脂含量偏高,再加上大量调味料,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肾脏也会造成负担。

魔芋爽是一款以魔芋粉和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零食,模仿蒟蒻的口感,搭配麻辣、香辣等浓郁口味。(资料图片/张钧凯摄)
魔芋爽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肾脏也会造成负担。(资料图片/张钧凯摄)

鼻吸能量棒

鼻吸能量棒因以“提神醒脑”的噱头吸引众多学生关注,虽含樟脑、薄荷、植物精油等成分,带来短暂清凉,却隐藏健康风险,台湾耳鼻喉科医生柯仁弘曾于粉专提醒,鼻吸能量棒带来的清凉感只是短暂效果,让人误以为缓解了鼻塞。

实际上,真正的鼻部问题并未解决,甚至可能因长期使用而恶化;频繁将产品插入鼻腔,可能损伤鼻黏膜,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导致鼻炎、鼻窦炎等问题,他建议,有鼻塞或过敏症状的患者,应寻求耳鼻喉科专业诊治。

柯仁弘提醒,若频繁将鼻吸能量棒插入鼻腔,可能损伤鼻黏膜,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导致鼻炎、鼻窦炎等问题。(微博图片)

【相关图辑】两岸奇趣|大陆春节肛裂人数增全因一习惯累事 苦主揭惨痛经历:染红了马桶(点图放大浏览👇👇👇)

+7

分析说明
分析区间:本文分析时间范围为2024年01月01日至2024年12月11日。
资料来源: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
研究方法: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系拥有巨量资料,以人工智慧作为语意分析之工具,每月处理1500亿以上中文资料的互联网社群大数据资料库,其内容涵盖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hreads、TikTok、新闻媒体、讨论区、部落格等网站。针对讨论‘危险玩具’相关文本进行分析,调查“热门关键字”(注1)作为本分析依据。
*注1 热门关键字: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萃取互联网上的文章与主题共同出现的关键热词;次数越多,字词越大;可用来厘清核心议题与重点人事物。

延伸阅读:

湿冷天气鼻涕狂流、喷嚏打不停!医师教你6招日常改善秘诀

湿疹、过敏、反复感冒找上门了?换季时刻拉警报 冬季常见健康状况TOP 10

肠道顺畅不卡卡!高纤滑溜食物Top 10 轻松养出好健康

【本文由“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转载,研究资料由“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