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敌香港天价药费 癌症病人深圳买平药

撰文: 大学线
出版:更新:

患乳癌第四期的陈女士和丈夫拿著装满医疗纪录的袋子,经落马洲口岸过关前往深圳。陈边挽著丈夫,边四处张望,努力记住途经的中转站和地铁线。夫妇俩跟两名香港癌症患者在病人组织带领下到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看诊不到十分钟,陈女士就购得香港医生处方的标靶药,价钱只是香港的五分一。

近年港人北上消费成风,没想到买癌症口服标靶药也要到深圳,有癌症患者发现港深两地标靶药售价差别可高达十倍。虽内地药物包装上的用字与香港版本不同,但来源自同一药厂。相隔一条深圳河,药价差天共地。于是有病人组织建议,本港可加入中央采购机制,与内地统一买药,降低病人药费负担,但医管局表示做法不可行。随著更多患者选择北上购药,港府和药厂是否会坐视不理?

由踏入医院至付费取药,需约一小时。加上车程,一个上午已能购得药物。(大学线授权使用)

点图放大看看深港药价差异 有标靶药香港逾4万港元、深圳仅4千多人民币:

+2

51岁的陈女士于2009年确诊荷尔蒙受体阳性乳癌二期B后成功控制病情,但癌细胞在2020年扩散,至今已恶化到第四期,须服用口服标靶药以减慢癌细胞的生长及扩散速度。她在四年间分别服用了三种标靶药,包括Palbociclib、Afinitor和Alpelisiib,在港售价为每月21,000元到37,500元不等,加上部分时期需要配合施打荷尔蒙针,短短数年时间便已花费76万元。她亦需每年到私家医院进行三至四次扫描以追踪癌细胞的状况,持政府转介信获折扣后,每次也需收费13,500元。

陈女士现在无业,丈夫月入达八万元。她在公立医院覆诊,但服用的标靶药却要自费,售价不菲。医院管理局目前透过撒玛利亚基金和关爱基金,援助低收入和经济困难的病人,资助全数或药物费用的最少75%。然而,陈女士的家庭每月总收入高于两个基金分别对二人家庭21,200元和26,500元的入息限额,不能通过经济审查,所以未曾受惠于政府的药物资助计划。

医生单刀直入开药 处方仅剂量不同

今年9月陈女士首次跟随病人组织癌症资讯网北上购买标靶药。来到港大深圳医院,陈女士先缴交100元人民币的诊金,并到临床肿瘤中心报到。会诊时医生一开始就直接问:

妳想要甚么?来买药吗?

医生只看了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处方的药单首数行,没有做检查便开药单,看诊时间不到十分钟。尽管来意并非索取医疗意见,但医生没有配戴口罩、手套,令陈女士感觉当地医生态度较随便,感觉更像是只负责卖药的“推销员”。

看诊后不到一小时,陈女士就购得香港医生处方的阿贝西利(Abemaciclib)口服标靶药。陈女士花了4,000元人民币购买28日150mg的剂量;如在香港购买,则要22,000元港币。由于陈女士的肝酵素指数较高,香港的医生建议她每天早晚服用100mg剂量标靶药,但该药在港大深圳医院只有150mg的剂量,需自行把药丸切成三分之二来服用。

陈女士担心无法精确控制剂量,遂决定回威院药房购买了14天100mg的药量,售价8,400元,在内地买的药就留待日后服用。尽管如此,她还是认为这趟北上买药之旅很值得,过程便捷之余,两地药价差别更是令她感到惊讶。假如日后可以服用更高剂量的标靶药,她表示会再到深圳购买。

两地药价差几倍 内地议价能力更高

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创办人吴伟麟指,查询北上买药的人愈来愈多,因此由2024年8月底开始举办北上陪诊团,陪伴有需要的癌症患者前往内地认受性高的医院求诊买药,例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这类三级甲等医院。他苦笑指,许多癌症患者本质上都较信任香港的医生,但为了节省支出,即使疲累不适也花数小时来回中港买药。当他们能够以以往的十分之一价格购入同款标靶药,拿到手的那一刻总是喜笑颜开。

他解释,两地药价差异自2018年起浮现。当时,讲述因中国内地进口药价格过高,导致主角开始从印度走私慢性白血病仿制药到中国出售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引起时任国家总理李克强关注,驱使国家卫健委出面与药厂议价,再以医保补贴标靶药的费用。13亿人的庞大市场,使内地有比香港更高的议价能力,令两地出现三、四倍,甚至十倍的价差。

倡中央集体采购

吴伟麟补充,医管局与药厂的议价过程一般为保密,往往只简短公布了事,导致大众无法得知定价所考虑的因素,欠缺一定透明度。没有第三方作监察,无法确保是公平公正。他形容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保护网”,是时候与时并进。吴伟麟又建议政府适时检讨药物名册:

这些药不要说对基层,对中产来说也很贵。

香港和内地有各自的医疗系统,因此不能在内地出售香港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为方便港人在内地就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与香港政府合作推出“港澳药械通”,自2021年起允许已在港注册的药物和仪器在大湾区45家指定医疗机构,供港人使用。有见及此,吴伟麟建议实行“中央集体采购”,将香港纳入内地的药物采购制度,以相宜的价钱将药物南下,让一些病症较重的患者无须长途跋涉回内地购买同一种药物。

既然药物可以北上,为什么不可以南下呢?
吴伟麟

药厂利益行先 问题还未近身

香港药剂师学会会长苏曜华指出,现时北上的,大都是以标靶药为主要治疗方式的肺癌和乳癌患者,对本港药厂而言只占收入的小部分,对整体销量影响不大。但他指北上买药将会成为大趋势,即使现在部分人仍能透过积蓄或医疗保险补贴开支,但钱总会有花光的一天,届时人们便会到深圳看病:

以前内地人南下香港购买奶粉,现在却是港人北上购买标靶药,这是一个很戏剧性的转变。
苏曜华

被问到政府能否与药厂商讨中港合并购入标靶药,以“中央集体采购”解决两地价差的问题,苏曜华指出这取决于药厂是否愿意进行架构重组,放弃香港子公司所赚取的独立利润,将两地归纳合并为大中华地区,把整个中国的生意统一起来,让患者能够透过国家的议价能力享受更优惠的价钱。

记者就“中央集体采购”的建议查询医务卫生局。医卫局表示香港与内地属不同的关税区,由于各经济体的收入及生活成本等社会经济因素各异,相类的货品在不同关税区通常会有价格差异。此外,香港的医疗系统、药物监管制度与内地不同,内地集体采购用于内地医保的药物不可能直接在香港采用,因此统一采购药物并不可行。

一国两制下 药价难与内地看齐

曾为智经基金研究中心担任医疗改革研究顾问,和曾为政府健康与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的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院长阮博文指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独立的关税机制,药厂便不会视其为中国的一部分,价格差异总会存在。他认为,药厂在赚钱之余也不能定价过于昂贵,导致病人全都北上购药。他又预计,随著更多病人北上买药,药厂也会觉得有必要去检讨现时的药物价格。

另外,阮博文亦建议政府可以酌情处理个别例子,提供特别资助予不符合政府安全网资助的病人购药,以挽留病人留港买药:

药厂再不降价的话,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做(北上)这件事,这样对药厂是没有好处的。

记者亦就政府对癌症病人的援助向医务卫生局查询。医卫局回应指,截至2024年5月下旬起,关爱基金项目共涵盖32种癌症药物,批出的药物资助总额由2012-2013年度的6,157万元增加至2023-24年度的6亿6,594万元。

【本文获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刊物《大学线》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