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潮热烦燥失眠 中大中西医推治疗综合征先导计划|附连结
文:王秋平医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注册中医师
1个40岁打扮时尚的女士刚入诊症室坐好,就精神紧张地问自己是否到了更年期,因为月经好几个月才来一次。于是,便有了以下关于更年期深入浅出的解说。
女性进入中年以后,卵巢功能会逐渐减退,停止排卵和停止月经,步入更年期。女性更年期通常发生在45到55岁之间。更年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更年期前、更年期和更年期后。
这位女士的情况属于更年期前期,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40岁左右,这时卵巢功能减退,卵巢开始减少雌激素的分泌,但月经周期和生育能力仍然正常。在这个阶段,一些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规则、经期变长或变短、经量或变多或变少,还会出现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和失眠等与雌激素相关的症状。
当女性月经完全停止时便是进入更年期阶段,在这阶段卵巢功能停止,卵巢停止释放卵子,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急剧下降。这个阶段可能历时数年,期间女性可能会经历更多更年期症状,例如热潮红、盗汗、失眠、情绪波动、性欲变化、阴道干燥和尿失禁等。
当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期,身体会逐渐适应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更年期症状通常会减轻或消失。然而,由于雌激素的减少,女性在更年期后可能面临一些长期健康风险,如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女性更年期被视为一个生命阶段的转变,女性更年期是由于肾气逐渐衰退,致使阴阳失衡所引起的。在更年期,中医师通常会从肾虚、肝郁和血瘀几个方面来诊断和治疗,疗效理想。
中医认为更年期是肾气衰退的表现,肾虚是更年期常见的病机。肾虚再细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以潮热汗出、烦热和失眠多梦为特点,而肾阳虚则会有怕冷、浮肿和大便烂等特点。主要透过补肾益气,强化肾脏功能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熟地、黄精、枸杞子等。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和焦虑等症状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主要透过疏肝理气来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丹参、香附等。血瘀是更年期中常见的问题,它可以导致经血量变化、经期不调和其他相关症状。中医师会活血化瘀来促进血液循环,常用的中药包括赤芍、丹参、当归等。
中医治疗更年期常见的方法有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中医师会根据个人的症状和体质,处方特定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包括人参、黄耆、当归、白芍等,这些药材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平衡体内阴阳等作用。针灸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针灸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平衡体内的阴阳。对于更年期症状,针灸可以缓解热潮红、盗汗、情绪波动等问题。中医非常注重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提供相应的饮食建议。这包括适当摄取特定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乌骨鸡等,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西医诊断更年期方面,除了以症状作判断,亦可透过一系列与妇女更年期健康相关的血液检验,配合西医临床诊断及分析等以了解病人的情况,亦会就更年期相关的健康问题,例如心血管疾病预防、乳癌检查、子宫颈癌筛查、泌尿生殖系统问题、骨质疏松等,作适切的建议。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最好在注册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追踪和评估治疗效果。在选择中医治疗方法时,也可以结合西医的建议,以获得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效果。事实上,结合中医和西医的综合治疗模式在许多情况下被广泛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为鼓励女性更关注自己及身边人的更年期健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专科诊所暨临床教研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合作推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先导计划”,旨在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舒缓女性更年期的症状及不适,提升生活质素。如有兴趣,欢迎登入了解更多﹕https://cuhk.hk/simmen
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网页:按此
(文章标题由《香港01》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