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鼠大电影》影评:打赢Pikachu!小朋友放声笑老机迷泪纵横

撰文: 胡剑威 永高
出版:更新:

《超音鼠大电影》(Sonic the Hedgehog)中,SONIC三番四次提到自己要被逼离开地球,前往什么蘑菇国,说那里闷到爆炸非常不愿意……相信一班老Gamer,应该直接便联想到SEGA死对头任天堂的MARIO世界……要认识这个彩蛋,需要从80年代开始说起。(文:永高/编:胡剑威)

【注意:下文含少量剧透】

SONIC的由来始于MARIO

先撇开电影来一点Retro游戏知识:1983年任天堂推出红白机,1985年推出《孖宝兄弟(Super Mario Bros)》,令横向卷轴动作游戏风靡全球。作为另一间进军家用游戏市场的厂商SEGA,面对强大对手,需要思考出奇制胜之道。因此,SEGA一方面希望将本来吉祥物ALEX KIDD改头换面成更潮角色,另一方面就是要制作一款可以与任天堂红白机MARIO抗衡的横向卷轴动作游戏,最终设计师大岛直人创出一只名为“Mr.Needlemouse”的新吉祥物,成为SONIC原型,后来再集合研发部的中裕司、安原弘等进行具体细节设定,例如加入代表SEGA的深蓝色、鞋子设计来自Micheal Jackson《BAD》专辑中所穿的跳舞鞋(因此在电影中你经常看见SONIC有很多跳舞Footstep),最后命名“SONIC”,也即是我们熟悉的“超音鼠”,并于1991年MEGA DRIVE主机上推出游戏《Sonic The Hedgehog》。

1991年MEGA DRIVE主机上推出游戏《Sonic The Hedgehog》。SONIC的诞生,来自SEGA要制作一款可以与任天堂红白机MARIO抗衡的横向卷轴动作游戏。

SEGA有得快、NINTENDO无得快

由于SEGA自家开发的主机MEGA DRIVE的机能及图像处理远超红白机,因此一只色彩非常斑烂、可以在横向卷轴上高速移动的蓝色刺猬便从此诞生,其高质画面和移动速度其实就是主机性能的比拼,潜台词是:“我(SEGA)有得快,你(NINTENDO)有无得快呀?”当年游戏推出后,的确吸引到很多玩家沉迷SONIC的画面艳丽与游戏过程的速度感,玩法创新具突破性口碑也甚佳,虽然往后续作犹有不及,但SONIC跟MARIO两者均相继成为了玩家心目No.1的游戏Icon。只是相隔三十多年后,SEGA再以这个昔日“代表”进军电影市场,又是否能够讨得观众欢心呢?

SONIC鞋子设计来自Micheal Jackson《BAD》专辑中所穿的跳舞鞋,因此在电影中你经常看见SONIC有很多跳舞Footstep。

动作极速说话“一轮咀”

回到《超音鼠大电影》(下称《超》),要表现SONIC最大特色,一字记之曰:快,二字记之曰:好快!近年超级英雄电影当道,不管是MARVEL的QUICKSILVER还是DC的FLASH,画面上已试过形形式式的方法来表达“速度”,例如其他人像定格一样只有主角来去自如,又或在镜头捕捉不到的情况下主角已做完十万八千件事等,《超》在此一环节并没有太多破格创新之处,不过观众依然能够好好享受SONIC的高速所带来的快感,除了他动作,令人津洋乐道的还有他不断“一轮咀”碎碎念说著同样节奏非常快的紧密对白,这个设定未知是否参考了《蜘蛛侠》?

流行文化读物呈现“真.极速”

令电影更有趣的,是SONIC所生活的并非在平衡时空,而是跟我们一样,他会看《FLASH》漫画、会看电影《生死时速》,更懂得将奇诺李维斯的对白倒背如流,换句话说,他跟我们一样嘴馋著以速度为主题的流行文化读物。这不单令观众欣赏时发现更多彩蛋、更有亲切感,而且更营造出“SONIC才是‘真.极速’本尊”的形象!提起彩蛋,电影中还有不少这种跟流行文化读物、游戏及电影的情节,留待玩家在欣赏过程中逐一发掘。

Jim Carrey神采飞扬能量澎湃

《超》在上映前能够从善如流,将SONIC变回游戏中的身形和大眼形象,固然是功德无量,但作为游戏改编真人电影,除了看这只电脑特技制作的刺猬,当然还会看人。我已不知有多少年没有看过Jim Carrey(占基利)在大银幕上演出,多年前因为情绪病而暂停演艺事业,之后再没有他的消息。如果你跟我年龄相若,童年除了玩过《SONIC》,还肯定入场看过Jim Carrey的《变相怪杰》、《神探飞机头》、《衰鬼上帝》并捧腹大笑。相隔十多年,如今Jim Carrey重返大银幕,让我们看到他神采飞扬能量澎湃的演出实在感动。

将蛋头博士完全私有化

Jim Carrey个人化而独特的搞笑节奏及风格,为蛋头博士这角色赋予了丰富生命,夸张一点说:他将蛋头博士完全私有化了!戏中特别有长达一分钟的自我Solo,让他跟虚拟影像产生的不同情景互动,感觉上就是导演献给Jim Carrey影迷的一段小礼物!不单止老一辈,甚至同场小朋友也被他的搞怪表情弄得哄堂大笑,证明他宝刀未老、魅力不减。当然,男主角James Marsden也非常讨好,亲和力强又不会被主角SONIC及奸角Jim Carrey抢去风头,跟SONIC的友情和跟女友的爱情也拿捏准确,感觉比他在《X-Men》中演Cyclops更有发挥演出更佳。

《超》是非常大众化与王道的荷里活式老少咸宜片,但即使桥段老梗但因为制作认真细致,感觉不落俗套。

尊重玩家!跟足游戏“打大佬”

剧情上,《超》是非常大众化与王道的荷里活式老少咸宜桥段:外星来的SONIC如何适应地球生活、孤独令他有多希望结交朋友、奸角如何利用阴谋逼使SONIC一次又一次堕进险境……即使桥段老梗但因为制作认真细致,而且说故事的速度跟SONIC一样以快打慢不拖泥带水等优点,令电影中情节意料之内而不落俗套,角色有血有肉。更重要的是,电影没有遗忘昔日钟爱《SONIC》的一班电玩老玩家,除了造型上重回游戏根本,就连最后“打大佬”一幕的攻击方法也跟从游戏本源,让玩家即时想起自己昔日如何不断按键利用多角度以圆球状态加速攻击。到了电影完结后的Retro那味浓Pixel横向卷轴片尾,更是明显向SEGA SONIC TEAM制作小组致敬,让机迷如我看得老泪纵横。对上一次有这份满腔热血与感触,已经是两年前史提芬史匹堡的《Ready Player One》。

后记:完胜比卡超

总结而言,《超》做到真正的老少咸宜,不单满足我等七八十后长大的机迷,也同时为新一代孩童带来欢笑。我入场时身边前后坐满因停课而入场的学生,他们看到SONIC百变趣怪的表情、或把人类弄得团团转、或蛋头博士屡屡撞板一扑一碌的画面时,全场都不断发出哈哈大笑;对于我们这群当年拿著手掣操纵SONIC的机迷来说,能够看到充满动感场口又不失人情味、如此具娱乐性的游戏改编电影,离场时感到充分满足之余,也有一种老怀安慰的感动。这种感动跟看罢《Ready Player One》相类似,因为我们曾经深爱得不能复加的游戏角色,可以现身大银幕前生蹦乱跳,上演一场精采好戏,仿佛90年代Retro游戏机上的美好时光,在2020年被再一次完美Reboot!最后的最后,回到文首,如果80年代SEGA跟任天堂在家用游戏机的“MARIO V.S. SONIC”对决是由MARIO胜出的话,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两者转战电影界,跟《POKÉMON神探Pikachu》相比《超音鼠大电影》便狠狠地扳回一仗。

《超音鼠大电影》以电影来说完胜《POKÉMON神探Pika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