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医援.二|梁振英领军 与带路国家共享爱心知识能力机会

撰文: 黄云娜
出版:更新:

每年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义日”,用以纪念和表彰世界各地的人道援助者。这份工作对香港来说,看似很遥远,但全球霸权横行、战乱灾祸不断,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生命健康威胁,也就需要不同层面的人道主义支援。香港不是没有人道主义工作者,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主要都是在一些由外国人主导的国际救援组织工作——直到五年前,有个“香港制造”而专门从事“国际人道医疗援助”的非牟利机构成立了,目前正在包括老挝在内的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承诺免费进行3.75万宗复明手术。

“香港援外医疗”专题报道之二

共享基金会计划在东南亚的老挝和柬埔寨、东非的吉布堤、以及西非的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等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全面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免费免费完成3.75万宗复明手术。(夏家朗摄)

“这是我们成立的愿景,希望多些亚洲人可以参与,而我们中国人需要踏出第一步。”——这句话不管换作什么人来说,都不如香港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那么铿锵有力。

人称“天涯侠医”的陈英凝,20岁就开始跟随国际救援组织从事人道工作,在往后的30年内走遍世界各地救死扶伤,无数前线经验触发她不断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人口最多,援外医疗工作也不遗余力,但为什么往往都是外国主导的救援机构才比较为人熟知?第二,亚洲是全球最多灾难的地区,内地也是全球最多灾难的地方,但为什么我们的人道救援工作者,反而要去欧美接受培训,套用某种救灾模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组织“共享基金会”,旨在提供国际性的医疗及公共卫生人道援助,正好给了陈英凝一个透过实际行动去寻求答案的机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组织“共享基金会”,旨在提供国际性的医疗及公共卫生人道援助。(夏家朗摄)

作为最关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香港政治人物,梁振英创办共享基金会的初衷,也与之息息相关。这五年来,他无数次向传媒解释,之所以命名为“共享基金会”,就是为了实践“一带一路”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当中的“共享”理念,希望能把香港和国家的发展成果,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和欠发达国家的人民分享。

他相信,香港在国家开展国际公益慈善活动上,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因为香港具有悠久的慈善事业传统和优良的民间捐献文化,更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公益人才库。

这和陈英凝的想法不谋而合。她向来认为,人道援助的天职,就是为了帮助灾民重拾基本的尊严、发扬人性本善的光辉、维护人人平等的权利;而“共享资源”就是实现这份信念的途径,把知识、经验、能力、爱心等等资源,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她在2007年加入中文大学医学院执起教鞭后,立志把香港打造成为“亚太灾难管理培训基地”,就是希望彰显香港联通中外文化、连结不同力量的特质,加强大中华和亚太地区在灾害、公共卫生、人道救援等方面的研究、培训和知识转移,培养更多专才。

陈英凝认为,人道援助的天职,就是为了帮助灾民重拾基本的尊严、发扬人性本善的光辉、维护人人平等的权利;而“共享资源”就是实现这份信念的途径,把知识、经验、能力、爱心等等资源,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夏家朗摄)

于是,陈英凝接受梁振英邀请加盟共享基金会,希望为香港走出一条医疗人道救援路。他们先与内地卫生部门磋商,争取援外医疗队伍的支持,再频密走访亚洲和非洲多个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说服当地政府容许他们进行人道医疗援助。

2019年后,共享基金会陆续确定要在东南亚的老挝和柬埔寨、东非的吉布堤、以及西非的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等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全面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承诺三年内免费完成3.75万宗复明手术。不过,受新冠疫情影响,项目延期至去年才开始启动,但目前已经完成了3,000宗,预计2027年前可以达标。

那么,为什么选择以白内障摘除手术作为援助项目?白内障是眼球晶体因为蛋白质积聚而产生的视力老化疾病,对香港等发达地区而言,确实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例如在公立医院,每年平均进行2.3万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病患只需缴付住院费用。

共享基金会老挝项目总监刘思达指出,相比之下,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医疗资源不足、交通基建不便的地区,白内障病患很容易因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导致失明:“这不光是健康问题,不光会影响他自己,失去了生产能力,自尊心难免受挫,还会影响整个家庭,因为需要他人的照顾,同时对社会也会形成一种负担。”

广西医疗队除了为老挝白内障病患做手术,还会协助当地培养眼科医生,并在假日时间到农村进行义诊。(夏家朗摄)

以老挝为例,当地日照强烈,白内障发病率偏高,更有年轻化的迹象。可是,当地医疗保健知识普及程度不足,很多病患在初发阶段并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可以治疗的白内障,难免耽误病情。另外,全国740多万人口当中,只有30多名眼科医生,并受医疗技术所限,主要只能采用传统的囊外摘除手术,存在较高风险,而且手术费用惊人,至少需要600万元老挝币(约2,400元港币),相当于当地人民平均月入的三倍,很多病患几乎失明时才到医院求诊,但又碍于“天价”般的治疗费用,只能无奈等待黑暗的来临。

共享基金会因而在老挝首都万象的老挝人民军103医院设置项目站点,并且联动广西自治区卫健委的力量,由2022年9月至今年7月,先后派出三批合共26人次的医疗队伍,在两架由广东开往当地的国产流动手术车上,透过最新的超声乳化技术,为当地白内障患者进行1,834宗摘除手术。短短30分钟,就能令这些积压病例重见光明。他们还会协助当地培养眼科医生,并在假日时间到农村进行义诊。第四批医疗队已展开工作。

“这对病患的生命和生活,对他们下半生的人生观,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谈及这个“扫盲”行动,梁振英都感触良多,“我们做白内障手术,就是把生命,通常指的是老人家的下半生,把生命的意义,还有生命的活力,通过简单的手术,重新带给他们。”其实,早在成立共享基金会之前,同样由他创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就已经在柬埔寨磅湛省展开消除白内障致盲的工作。

+9

而梁振英最感欣慰的,是共享基金会项目可以透过民间力量,成功促成“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外的“民心相通”。他也反复强调,共享基金会的项目完全是非商业性质,“我们是带着钱来做,不是在这里赚钱走,经贸合作当然重要,但我们在这里,是在那些经济活动以外,做一些公益。”

“我很高兴,能够作为一个香港人作为中国人民一份子,在这方面为香港,也为我们国家,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找到一条新的路径,找到一个新的合作,我们会继续朝著这个方向走。”总结五年工作,梁振英重申,共享基金会除了是第一个完全由香港主导的非政府非牟利并且专门从事国际人道主义工作的机构,也是中国第一个到海外进行人道医疗救助的民间组织,并且项目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援助计划,不是短暂的,而是持续进行,“会做到最后一个病人为止。”

为推进下一阶段工作,梁振英上月再次前往老挝,先在万象视察103医院站点的运作,再到北部城市琅勃拉邦,评估在当地设置项目分站点的可能性。他又透露,未来会研究该些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飞虫带来的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等,并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教育当地人民卫生常识,例如如何处理垃圾、扑灭苍蝇等。

+2

“‘共享’也代表了‘参与’,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可以参与。”陈英凝庆幸当年初出茅庐时,就获得“无国界医生”的赏识,让她得以开阔眼界、磨练毅力、丰富经历,但她也坦言,“传统很多救援平台,未必欢迎年轻人在太过年轻的阶段就直接参与他们,反而希望他们受过一定培训、或者拥有相关经验,但共享基金会很欢迎年轻人的参与,让他们有个实体学习的机会”——既学习如何解决实地问题,更学习谦卑处世态度。

共享基金会每年都会招募实习生及义工,而且不需具备医学或公共卫生背景,希望启发更多有志从事国际公共服务的年轻人。陈英凝解释,基金会事务繁多,物流运输、数据分析及宣传等工作均需要不同背景的人才,所以鼓励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参与。

“这也是我们这个基金会比较特别的地方,我们除了到那边作一些简单的贡献以外,也希望可以做一个桥梁,给我们的年轻人,中国内地的年轻人、香港年轻人、海外对中国有热心的年轻人,可以一起工作。”陈英凝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都可以为自己国家去贡献一点力量。”——共享基金会的这个平台,或许就是她多年以来那两大思考的解答。

梁振英希望透过共享基金会这个平台,让年轻人感受到,“当国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他们的人生舞台也会越来越大,他们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夏家朗摄)

事实上,为年轻人提供机会,也是梁振英创办共享基金会的另一初衷。

“有部份的香港年轻人,尤其是过去几年,他们对香港未来发展,尤其是政治事务,确实有不同看法,我们毋庸讳言。”梁振英认为,香港一方面可以不断向他们解释“一国两制”的宪制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一些新的议题,“让他们知道,我们作为中国人民一份子,今天在世界舞台上,他们可以扮演什么角色,而我们中国在今天的地球上,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譬如说,香港年轻人如果对医护工作、公共卫生、社区工作、社会服务感兴趣,这几个专业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我们可以为其提供事业、人生,发展的舞台。”梁振英坦言,对于他那一代人来说,若想从事国际人道援助工作,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如今国家已经发展起来,而且提出“一带一路”这个有望重构现有世界发展格局的倡议,他也希望可以透过共享基金会这个平台,让年轻人感受到,“当国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他们的人生舞台也会越来越大,他们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选择,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