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加码供应中国 能取代欧洲巿场?
普京今年2月以来挥军攻打乌克兰,德国随后叫停了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二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的最终审查。对普京而言, 因攻乌受到西方制裁多少应有预期,为俄国能源寻找新巿场也早在其盘算之中,而增加向中国的天然气出口是其中重要一环。
中国对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增加天然气使用属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环节,加上中国面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潜在贸易战,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可谓各取所需。事实上,俄罗斯向中国推销天然气已有长达30年,但直至2019年底“西伯利亚力量一号”(Power of Siberia 1)开通,俄气才正式输送到中国。
事实上,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国,其中43%天然气进口自外地,当中包括89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LNG)及460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欧洲每年使用5,41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国每年消耗量仅有3,310亿立方米,但随着中国减少燃煤,预期到2030年天然气使用会增加至5,260亿立方米,跟欧洲现时水平看齐。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更估计,中国2035年的天然气需求将较现时增加一倍,到2040年天然气使用量更达每年6,200亿立方米。
俄罗斯国营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于2014年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元、为期30年的协议,兴建连接中俄的“西伯利亚力量一号”输气管。管道全长8,000公里,其中3,000公里位于俄罗斯境内,约5,000公里位于中国境内。
中俄在2014年签署项目,正好发生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受到西方制裁之后。这个时机绝非巧合。2019年底,西伯利亚力量一号正式启用,预计到了2025年达到负荷顶峰后每年可向中国输送多达380亿立方米。西伯利亚力量一号的独特之处是它只向中国一国输送天然气,不像输欧的天然气管道般途经及供应多国。
为了开拓中国巿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东部的两个气田开发项目,加上通往中国东北的管道上的投资成本,估计达550亿美元(约4,318亿港元),这也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投资金额最大、最具野心的能源项目。中国没有提供贷款,但保证按商定的定价公式每年购买380立方米的天然气。
随着一号线落成使用,中俄的天然气合作还陆续有来:“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由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半岛(Yamal Peninsula)经蒙古国输气至中国西部,途中穿过阿尔泰山脉地区(Altai Region),每年供气量可达5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落成启用。这次的管道兴建工程预计比“西伯利亚力量一号”耗资更庞大、需时更久。
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Oyun-Erdene Luvsannamsrai)上周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俄罗斯将在两年之内、即2024年开始建设全长逾6,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尽管乌克兰战争给项目“蒙上了阴影”,但预计工程将继续进行。他说:“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我们相信建造将于2024年开始。”穿越蒙古的最终路线仍在商议中,一旦拍板,蒙古将可受惠于收取天然气“过路费”,提振因疫情及中国关闭边境而受影响的国内经济。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27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7月25日)《跨区工作人口比例见顶回落 为何交通挤塞仍无改善》。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