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独家精选|断“气”危机下,欧盟再陷分裂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上周是欧洲能源未来的关键节点。德俄“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年度维修十日后会否如期重开,成为了热浪下的欧洲的另一舆论焦点。人们也在关注着欧盟委员会在同期公布的调控天然气需求计划。上周一(7月18日),欧盟的领袖们高调与多个国家在不同的场合签订能源供应协议的同时,德国天然气巨企Uniper表示收到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的通知,引用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作为其或不能履行供气合同的理由,为此紧张的一周打开序幕。

最终,到了周四(7月21日)的北溪重启日,一切似乎又回复原状。俄方照正常程序重新启动了北溪一号的天然气供应,却依然将供应维持在其输气能力四成左右的水平,亦即是回复到输气管进入维修前俄国在6月大减输送量六成之后的情况。由于北溪一号的输气量达至欧盟去年全年俄气进口量(155十亿平方米)的三分之一,这明白不过是俄国继续以天然气向欧盟逐步施压的行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量已比去年同期下跌近七成。

俄国天然气供应欲断未断,某程度上已变成了一种“温水煮蛙”。即使整个欧洲都理解到俄国“断气”可能会带来的危机,但对于这个危机的迫切性,不同的国家却有不同的体会。这导致欧盟再度陷入常态般的分裂之中。

系列报道:

北溪一号如期重开 “温水煮蛙”般的欧洲能源危机

热浪高温炙烤 欧盟若“断气” 德国首当其冲

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加码供应中国 能取代欧洲巿场?

北溪一号一度因定期维修关停,令德国等欧洲国家天然气供应一度紧张。(美联社)

从统计数字看收入不均、住所狭窄与人口老化

政府统计处于去年展开2021年人口普查,今年2月当局先行发布部分简要结果,近日又陆续公开更多相关资料,包括上个月底更新按区议会分区、区议会选区及新市镇划分的详细统计数字,以及今个月中在专题网站上传多张按区议会分区与区议会选区划分的人口、教育、经济、住户、房屋、人口分组、内部迁移及迁居数据主要统计表。尽管过去一年数据难免受到社会运动余波、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等特殊因素影响,但是透过对比2011年上次人口普查与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的对应资料,相信仍能窥见本地近十年间人口变化情况和揭示一些潜藏在背后的社会深层次问题。

按此阅读全文。

本地人口老化情况严重。(资料图片)

跨区工作人口比例见顶回落 为何交通挤塞仍无改善

本港职住分布失衡在踏入2010年代后迎来转折点。数据显示,在2021年,跨越大区的工作人口达118.6万,占比为32.6%,但与2011年比较,人数和比例正在下降,当中包括过海人口。然而,市民为何依然感到上下班人潮挤拥,过海塞车仍然严重?原因可能有几个......

按此阅读全文。

过海塞车为何仍然严重?(资料图片)

追问“南京寺庙供奉日本战犯”:历史是非底线不容侵犯

若不是新闻报道,真不敢相信南京这座遭受日本侵华战争伤害最深重的苦难城市,竟然出现一座寺庙供奉日本侵华战犯、南京大屠杀刽子手长生牌位的荒唐事情。这不是自由与否的问题,而是是否有最起码道德和人伦底线、是否反人类的问题......

按此阅读全文。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国家公祭活动。(Getty Images)

俄罗斯、土耳其与伊朗的三方竞合

世事跟超级英雄电影不一样,往往没有非黑即白的对立,但人们在解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之时,却喜欢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上周二(7月19日)在伊朗首都上演的俄、土、伊三国峰会,以及其周边的外交戏码,就恰到好处地展示出国与国之间如何在没有非黑即白的复杂国际环境之下,一边竞争也一边合作。

按此阅读全文。

俄、土、伊三国峰会恰到好处地展示现实政治是如何运作。(资料图片)

敬请留意2022年7月25日出版的第327期《香港01》电子周报。你亦可按此试阅电子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