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5周年|李小加:抓住内地经济转型机遇 开拓六大金融功能
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滴灌通创办人李小加日前接受《香港01》专访,回顾过去二十五年的点点滴滴。他形容自己犹如“时代的幸运儿”——学成归国,派驻香港;既能享受国际规则优势,又能参与国家发展机遇。转眼间二十五年过去,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香港则成长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功劳是巨大的,而国家的发展也给香港带来了巨大机会。”未来,李小加期望香港金融能继续寻找专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性。
“香港股票市场很发达,人们也很容易把股票市场当作是金融中心,但并非这样。真正的金融中心,一定是国家金融中间最核心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货币。”李小加指出,最能体现货币的是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因其核心都是货币定价和货币交易。以美元国债为例,美元能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离不开美国国债媲美现金的流动性,而全世界所有企业、投资机构都会配置此类产品。他一直在问:“什么时候中国的国债能够成为全世界资产负债表上必备的一栏?”
新任特首李家超承诺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曾任其竞选顾问团成员的李小加也期望,香港未来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新兴资产的数据市场、虚拟资产市场。
对于前四种,李小加相信香港绝对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这些产品的成熟市场未来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便他们运作得非常好、高度市场化,但它们采用的都是老一代技术。银行、券商、投资者,用的都是上一代电子交易,甚至是电话交易的系统。”作为“后发者”的香港没有“传统负担”,大可直接采用下一代技术,以便宜、简单、方便的数字化交易技术,让投资者能便捷地参与与内地及香港市场的交易。
回归初期,香港金融界人士以海外经验帮助国家建立起现代金融市场、金融监管体系;而香港自身又以国际规则、监管及对接国际的金融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及上市提供建议和渠道。“中国那时候那么困难,又急需发展......如果没有香港这一片浅水,让我们这群‘毛头小子’可以摸着石头把河过了,很难想象未来的发展。”李小加感叹,“香港功劳是巨大的,而国家的发展也给香港带来了巨大机会。”
“但香港也要想清楚,国家到底需要什么,国际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未来发展的路径怎么走?如何让人民币国际化走得快一点?刚才谈到的六个市场,香港怎么能早日形成规模?”李小加强调,“这些都是我们大家要问的问题。”他提醒香港必须抓住内地经济转型的优势,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争取建立起真正的、完整的本地金融市场。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24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7月4日)《改革派筑金融梦 李小加寄语香港积极创造独特价值》。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