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国民教育? 中学校长黄晶榕:从地理教育汇入
撰文: 01周报
出版:更新:
国民教育在香港的推行过程向来并不顺利,不仅容易在社会上引起政治争拗,不少老师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国情似乎也力不从心。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日前表示会加大力度支援学校全面开展国民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和正面的价值观,但具体如何做?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认为,若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除了创新课程内容,用中国故事增进认识,老师的身教言教更是关键。
“老师更应该做到的是引领学生整全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国民身份。”黄晶榕继而体悟,若要更好地推动国民教育,应该从地理科而非历史科汇入,因为相对于历史和政治往往存在着因人而异的争论空间,地理知识更加客观、稳定,少有争议性,能让人们了解自身所处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环境、国土之间的联络或关系——
首先,地理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门非常贴近真实生活的学科,像是乡土情怀等实践考察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脚下的土地,对中国香港有着更加生动的感受,更容易与国家产生乡土之情;其次,地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了解不同省市的文化特色和习俗,增强与国家之间的互动性,树立正确的国情观;更重要的是,地理同时涵盖自然和人文,通过了解祖国的地理状况,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认识,培养责任感。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12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4月11日)《如何做好国民教育? 中学校长黄晶榕:老师身教言教尤为关键》。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