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成功的反思】才德的暴政撕裂我们的社会

撰文: 贾婉琳
出版:更新:

如果有人建议,在满足最低大学入学条件的考生中,以抽签决定录取谁,你一定会觉得荒谬。然而,这提议却是出自美国政治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迈可.桑德尔(Michael Sandel)去年推出的英文版新书《成功的反思》(The Tyranny of Merit)。

此书中译名概括了本书的主旨——反对当下将才德等同成功的定义。但其英文直译“才德的暴政”或许更具批判力,也更直接,因为全书都在指出才德制度成为主流思想后,如何造成对胜者和败者的压迫,引发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

“能者居上”的社会美好吗?

桑德尔藉抽签取录学生这个看起来儿嬉的提议,向读者说明大学收生所代表的才德制度(meritocracy)实有不足之处。所谓才德制度,指的是不看出生、种族与性别等个人不可控制因素,只依据个人成就进行社会分配的制度。我们或许会觉得,这正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机会平等世界,又怎会成为暴政?

桑德尔认为,这种能者居上的竞争分配并不公平,甚至会助长精英的傲慢,而不是对基层的关怀,从而破坏社会的同行同德与共善。(Getty Images)

其一,才德选拔容易引致过度竞争。桑德尔提到,随着过去几十年大学录取线的水涨船高,申请人既陷入重复的考试刷分中,也增加了父母的负担和学生情绪病的比例。因此,若让考生达到最低标准后以抽签决定谁能入学,多出来的时间便可拿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其二,当才德至上蔓延到政府与社会中,便会带来精英治国的离地思维,欠缺了基层视角。他以美国为例,过去几十年,国会议员的种族、性别变得多元,然而,学历和阶级却愈趋单一。当美国半数劳动人口从事蓝领工作时,能够代表他们的同类行业出身的国会议员却不足2%,州议会也只有3%。不只如此,桑德尔用更广阔的视角论证,过去几十年,世界一直以聚焦精英的消费者视角决定公共发展,而没有从生产者角度看世界。他认为,这不仅令过去遭忽视的美国劳工在2016年将选票投给特朗普,更是英国脱欧和世界近年民粹主义反扑的根本原因之一......(节录

《成功的反思:混乱世局中,我们必须重新学习的一堂课》;作者:迈可.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译者:赖盈满;出版:先觉出版社(台北);出版日期:2021年2月

上文节录自第263期《香港01》周报(2021年5月03日)《才德的暴政撕裂我们的社会 》。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63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绿色债券成新趋势 香港可成绿色金融中心

美团涉反垄断遭调查 整治平台经济才刚开始

美元霸权开始衰微 全球形成“去美元化”趋势

政治震荡不止于莫迪 印度疫情牵动印太地缘战略

改变世界的新世代独角兽

欧盟祭出最严法案 监管AI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