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卖码头 | 勿再坐以待毙 共同抵抗美国霸权为上策
4月2日以来,特朗普蛮横的“对等关税”扰乱全球,一顿混乱操作下来,全球各经济体、各个市场都应接不暇,中美贸易战更是层层升级,货物贸易基本上全面脱钩,北京在4月11日宣布,中国对美国反制持续,但接下来将不再继续关税数字游戏。在全球大风大浪面前,此前引起轩然大波的长和卖码头一事似乎已“微不足道”。事实上,在此期间,4月9日,长和子公司巴拿马港口公司(PPC)正式回应其两个港口特许经营权问题。此次回应源于此前巴拿马政府相关部门表示长和在2021年续签港口合约时违规。这是长和从3月4日宣布出售港口业务一个多月以来,首次主动发声。
长和子公司首次回应巴拿马港口争议
PPC的回应共涉及十点内容,包括其与巴拿马政府在合约、投资、税务豁免、经济贡献等多个方面的关系。
针对巴拿马审计署所说的签约时未获得审计署批准,PPC指出当年签署的不只合同,还有附加协议,并强调协议通过了法律批准,还精准到了第55号法律,这证明当年的协议不仅内容详实,且手续齐全,绝对合法合规。
对于巴方指控的“少缴12亿美元”和税务违规,PPC同样有据可查。过去的28年间,PPC按照约定的10%分账,已向巴拿马政府支付1.26亿巴波亚币的股息、6.68亿巴波亚币的税费,这些不仅有详细记录,且巴拿马总审计长于2020年对此进行过四个月的审计,并亲自确认过合规,巴方是万万抵赖不得的。
PPC还直接列出了自1997年接管港口以来的详细数据,包括累计投资16.95亿巴波亚币、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额外支付1.02亿巴波亚币,以及为当地创造的超过59亿巴波亚币经济效益等等,这些数字已远超原始合约和附加合约中长和所做的承诺,而且同样得到过巴拿马审计局的确认。
“因此,任何关于巴拿马港口公司应根据1997年签订的特许经营合约支付若干款项的言论,都必须包括相应已有效执行,并且通过法律批准的附加协议。”PPC称,“任何声称指巴拿马港口公司未有向巴拿马共和国支付约12亿巴波亚币,绝对是违反事实的谬论。”PPC还在此次回应中多次提及符合巴拿马共和国审计署、巴拿马海事管理局相关要求、合规的一系列细节。
总之一句话,4月7日巴拿马方面称长和在2021年没有妥善续签其港口运营合同不实。
巴拿马政府缘何下场?
为什么长和卖码头1月有余,巴拿马政府都保持静默,在4月2日未按原定相关协议签约之后数日,巴拿马方面却突然发声?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访问巴拿马,他是数十年来首位访问巴拿马的美国防长。访问期间,他继续向这个中美洲国家施压,并宣称美国将从“中国影响力”下夺回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很清楚美国的用意,毕竟特朗普还没上台就成天嚷嚷着要“夺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对于特朗普政府强势干涉运河运营权一事,巴拿马深知美方是势在必得,也自知没有能力反抗。赫格塞思到访前,巴拿马审计署先对长和发出了指控,称长和在2021年续签特许经营权时,未获得审计机关的批准,违反了程序规定,后在经营过程中又发生了未缴租金、虚增成本、逃税等行为,并据此向当年批准续约的海事局官员及长和高管提起了诉讼。如果巴方认定指控属实,就有权将港口收回。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长和终于舍得出手了,亮出了关键证据,做出十点回应。
经历了最近的种种之后,李嘉诚应当已认识到这桩交易是做不得的。无论如何,长和都应该奋起反抗而不是逆来顺受、坐以待毙,不这样做,既违背国家利益,也伤害自己的利益。坦白说,如果巴拿马政府在压力下执意炮制冤案,长和还是需要依靠国家力量提起国际仲裁,通过法律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贝莱德首次回应露底
3月31日,贝莱德方面由集团主席Larry Fink在周年股东函中,也首次公开评论收购长和港口业务的相关内容。贝莱德称,其最大的合作方是全球最大的航运集团地中海航运集团(MSC)。他的话下之意就是想要“解释”,最大的主导方不是美国财团,自己只占“小头”,贝莱德和意大利MSC是合作关系,这项交易达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运营商的是意大利MSC财团,而贝莱德只是“增强了基础设施控制权”。毫无疑问,贝莱德解释这笔交易,意在淡化地缘政治色彩,试图规避外界对其配合美国战略打压中国之意。但贝莱德的话术有多苍白?
Larry Fink在2025年致投资者的信中,还提到一条关键信息:“港口这种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带来的一大好处是通货膨胀保护——基础设施产生的收入,如通行费和公用事业费,通常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贝莱德处处站在为美国经济排忧解难的立场,以及对“港口基础设施控制权”角度解读收购,恰恰为美国借助吞并李嘉诚的港口,增强在全球港口的垄断能力,从而提升基础设施收入掣肘中国乃至全球其他国家航运业务提供了解释注脚。
“增强了基础设施控制权”什么意思?事实上一目了然。2月份的时候,美国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发布政策,说“拟规定”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单次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日前,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对在美港口停靠的所有中国制造或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收费,以削弱中方在全球航运业的主导地位。这就是美国要“增强了基础设施控制权”的诉求。简单来说,美国造船业打不过,就只能用保护主义的霸道做法,即便是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对世界各国利益造成损害也在所不惜。
基于国家战略利益,中央政府是不会让这项交易落地的,李嘉诚应该也真切看到了国家的决心。如今,巴拿马政府扛不住美国的压力,已经开始对长和下黑手了,李嘉诚应当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这桩交易做不得。与其在中美博弈中当墙头草,不如坚定站在国家这边。这就如同当下中美关税战,有人认为,香港则保持自由港地位,可能成为贸易战的“赢家”与“避风港”。但事实上可能吗?要知道,香港转口贸易占比极大。中美贸易战下,短期内,香港贸易总额必然出现下滑,即便香港维持对美国商品的零关税待遇,也难以抵消其出口渠道受限的冲击,自由港制度依然存在,但自由贸易的外部空间在迅速压缩。“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李嘉诚自然很懂。
李嘉诚必须跟国家站在同一阵线,不这样做,既违背国家利益,也伤害自己的利益,做不得,更不能做。任何时候赚钱都不应该在违背国家法律和利益的情况下推进。经过这段时间,相信他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今黑手已经伸过来了,长和就更不能再坐以待毙,应该挺起腰杆子,同国家同一立场直面这些霸凌,这无论是于国于家都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