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治港|中央不要“忠诚废物” 治港者须具备管治能力

撰文: 杨滢玮
出版:更新:

“爱国者治港”无疑是当下最为热门的政治关键词。不过,“爱国”论点已被多方反复论述,近日焦点已经落在“治港”之上。例如主管港澳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上周日(3月7日)在北京会见出席全国“两会”的港区人大代表期间,多番要求“治港者们”要“切实有效地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房屋及经济发展”,又称会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做好长远规划解决贫富悬殊、住屋等问题”。可以说,治港者的管治能力,将是未来讨论重点,也是保证“爱国者治港”能够推动香港由乱到治、回复“一国两制”正轨的关键。

何谓“治港者的管治能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日前接受《凤凰网》专访提出,香港现正缺乏“有能力的治港者”,“他要懂香港,他要懂祖国内地的政策,他要把香港的实际问题放到‘一国’的框架内来解决。”

什么叫懂香港?

“懂香港”就是要懂香港的民生问题,懂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接受媒体访问时亦强调,治港者要有体察民情的能力,要对香港的阶级矛盾、贫富悬殊、资源分配不公有理解,并要“贴地”,与基层有接触,了解市民生活、体恤他们心声。

郑永年亦指出,治港者必须直面香港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一是金融独大的经济结构问题,二是楼价高企的房屋问题。

郑永年指出,治港者必须直面金融独大和楼价高企这两个结构性问题。(资料图片/新华社)

第一个问题影响就业和向上流动。金融经济贡献虽高,却只能提供极少就业。郑永年就此反问:“香港市民可以炒股,但是金融业的发展有多少能让香港的普通居民获益?”他认为,金融产业愈发达,各阶级收入不平等的差距就愈大,而金融业者当中已经没有多少是香港人,相信贫富悬殊更加恶劣。郑永年又提到,类似情况同样出现在高等教育界别等高端行业当中,不少知名学府例如香港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最多只能成为中学教师,除非到英美攻读博士学位,才能回流出任大学教授。由此可见,香港上流渠道系统明显失效。

第二个问题影响社会民生,更事关每位香港市民对特区政府乃至于中央政府的“认同感”。郑永年解释,“爱国者,简单来说,就是我认同国家,也就是认同我所居住的这块地方……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有恒产者有恒心’,你没有恒产,哪有恒心?”陆颂雄亦指:“治港者必须解决住屋等主要问题,不能只停在自己的阶层看待现况,还要看社会的整体利益、普罗市民的看法,实现社会平衡,而非只让既得利益者尽取红利。”

治港者必须解决住屋等主要问题。(资料图片/张浩维摄)

上述两大问题交织,形成香港结构困局,造成分配失效。郑永年表示,香港的“一次分配”已出现问题,“无论是金融业、其他的服务业,可能好多的好处到不了老百姓那里。政府都必须在二次分配上努力了。像公共住房也好,其他的方面都可以通过二次分配来解决。”

什么叫懂祖国?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受访时称,“要治港还要有能力、敢担当,有关人士须站得高、看得远,了解国际形势、香港问题,并须积极推动发展”,并强调治港者须有“把握大局能力”。

例如,粤港澳大湾区乃国家建设区域经济的重点方向,区内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广阔,经济融合也是大势所趋。郑永年建议,香港应该把握大湾区融合大势,借此松动早已固化的产业板块,从而活化僵化的一次分配制度。他指出,现时两地融合受阻,“主要是人心的问题”,故提议在大湾区工作的港人,“多讲一点故事,少讲一点意识形态和口号。”

李慧琼表示,要治港还要有能力、敢担当。(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又如,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香港大可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融入经济循环,找到新增长点。如李慧琼说,“十四五”规划香港内容丰富,要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等,“这里是充满契机的,所以(爱国治港者)应积极作为,把握机会,充分与内地省市合作,积极主动提议和争取相关措施,急起直追,以达至双赢,否则只会落后。”

摆脱政治紧箍咒 搭上同一方向列车

“政治搞得好是很好的,但是搞不好是很糟糕的。”郑永年认为,“政治的空间要小一点,无论是左的政治,右的政治,无论是民主的政治,还是非民主的政治,(如果)空间太大了,一个社会就没有出息。”没有出息的社会,就会空谈政治而不见实质进步,正如近年的香港,几乎把“政治”当成“紧箍咒”——要基于政治立场选择消费品牌、餐饮食店、疫苗类别。

“大家愈来愈政治化,没有人真正去谈那些要解决的香港实际问题,一谈到实际问题又政治化。”郑永年批评,香港因“政治化”陷入恶性循环,实际问题久久不能解决,“很多人现在幻想通过政治来解决一切问题,但事实上从经验上看是恰恰相反的,政治是一切问题的麻烦根源。从实践上说,政治是需要,但是要适可而止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日前亦在《明报》撰文,认为“爱国者治港”原则对香港建制派和非建制派都是重要考验。对建制派提出服务香港与国家的更高能力要求,直接面向市民检验和问责,因为“中央决心打造的不是橡皮图章或忠诚的废物,而是贤能的爱国者”;对非建制派则提供“忠诚反对”空间,应该站稳脚跟做建设性的民主派。

郑永年在访问结语道,治港者们应看清大势,求同存异:“一辆列车里面坐的人也不见得一定是完全一样的思想、一样的价值观。但是大家都是坐在同一列车,向同一个方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