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德国现场观察 “欧洲典范”如何对抗疫情.上

撰文: 方婕
出版:更新:

“投奔疫境”前赴德国的笔者,除了减少社交活动和提高个人卫生防护之外,就只能自求多福。不过,作为一位香港来客,仍难免怀有好奇心,想了解这个陌生国度的人民如何面对如此世纪疫症,以及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防疫抗疫有何可取之处?

根据德国疾病控制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RKI)的疫情数据,截至10月31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518,753例,单日新增19,059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德国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都比其他西欧国家低,被视为对抗新冠肺炎的典范。德国在防疫手法上留下不少“纪录”:感染人数比例最低、感染者死亡率最低、疫情封锁措施时间最短、对经济负面影响最小等。

德国“量度”疫情严重程度有其一套方法,政府使用“每七天内每十万人累计确诊50人”作为警戒线。假若有地区超过警戒线,该区将会成为“风险地区”,一系列的抗疫措施随即推出。

我所身处的城市邻近多蒙特(Dortmund), 市政府已在10月15日宣布为“风险地区”,“警戒线”更由50人调整为35人。防疫措施随即在10月16日起加强,包括增加在繁忙的街道上强制佩戴口罩(本来只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进入商店时佩戴)、公共场所聚集人数由十人减至五人、私人庆祝聚会如受洗或婚礼由150人减至25人;餐饮业首当其冲,受到最大影响,由晚上十一时至翌日早上六时为宵禁时段,餐厅禁止售卖酒精饮品。

国民自律 配合政府行动

德国的抗疫“成绩表”如此亮丽,除了推行大规模检测和拥有一流的医疗系统外(德国每1,000人中有8个床位,意大利只有3.2个;德国的医院数量全欧洲第一,约有19,000间),便要数国民素质。

抗疫措施当中,强制佩戴口罩似乎引起较强烈反弹,尤其是老一辈的德国人,他们坚持戴口罩妨碍言论自由,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等说法。可是,我访问过的德国人都对措施表示赞成。大部份都说:“德国人最爱守规矩,相比其他欧洲国家,德国的抗疫措施合理,一点都不过分。”

默克尔的演说内容涵盖经济、民生和医疗,演讲有条不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资料图片/Getty Images)

此外,总理默克尔处理疫情的手法也赢得民众赞赏。她亲自带领团队,依据RKI发布的病毒人际传播指数,定期跟各州州长举行视像会议,共同研究封锁防疫方案。受访者都认为总理在3月发表的全国演说能够团结人民。默克尔当时说:“这是二战后德国最大的挑战;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请你们严肃对待。”其演说内容涵盖经济、民生和医疗,演讲有条不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和鼓励人民共渡时艰,配合国家的措施,呼吁大家不要误信谣言,一切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德国亦是因为有着如此自律的人民,新冠肺炎死亡率才如此低。继续阅读:【新冠肺炎】德国现场观察 “欧洲典范”如何对抗疫情.下

上文节录自第23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1月2日)《德国现场观察 “欧洲典范”如何对抗疫情》。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38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美国大选】特朗普不应连任的理由

选前一刻拜登胜算高 特朗普选情会否再次逆转?

世界期待一个怎样的美国?

黎智英助理Mark Simon卷入美国选战 政治操弄假新闻,是守护还是破坏公义?

与其担心长者乘车被滥用 不如全民共享两蚊优惠

与袁弥昌对话 中间派,你到底是什么?

换走港制标签 港产品如何华丽转身?

德国现场观察 “欧洲典范”如何对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