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度】抗疫政治化害港 政府需要实事求是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香港疫情从七月初开始急转直下,甚至可以说濒临失控。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已经新增284宗,当中本地案例多达223宗,无法追溯源头的本地感染更是超过81宗。 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讨论和认识两个关键问题:其一,如何切断本地目前的传染链条,解燃眉之急;其二,如何阻截海外输入,为社会恢复正常运转奠定基础。
撰文:新方向HK

首先,对于当下凶猛席卷香港各区的本地传播,港府需要采取的手段其实非常清晰明了:实行果断和严厉的社交距离政策,减低再次通过社交聚集扩散的机会;同时,在全港进行大规模的病毒核酸检测,尽早发现并收治带病人群,及时切断传染链条。虽然此举无可避免会在短期内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面对濒临失控的疫情,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一旦不果断行动,任由医疗资源被挤兑,最后的恶果可以是毁灭性的:市民甚至可能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完全无法用经济损失来衡量的。

本港第三波疫情大爆发,本港食肆每晚6时至翌日早上5时只能外卖。(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新方向HK”看到政府在过去的周末,似乎仍然犹豫不决。但所幸,在周一(7月13日)夜晚,政府总算推出了一系列收紧社交距离的措施(包括限聚令、食肆暂停夜市堂食、娱乐场所关闭等等),尤其是终于开始向内地专业机构求助,短期内有望额外为本港40万高危人群进行检测筛查,以补缺本地测试能力不足的短板。

一如所料,政府推出的措施立即引来了不少的攻击和质疑,尤其是在向内地求助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一事上,更是触动了不少凡事政治挂帅的政客/专家的神经,各种阴谋论和抹黑论又再喧嚣而上。但任何一个真正有为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在这种关键时刻,都不应再被泛政治化的思维所骑劫,而是应当专注解决当下的疫情危机。还市民一个安心平安,才能得到最有力的真正民意授权。

限聚令首次收紧,公众地方聚集的人数限制由50人减至最多4人。(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而除了解决当下的病毒扩散危机,政府仍需要认真检讨关键一点:输入风险到底是在哪里?

有一组最新的资料很能说明问题:政府从7月9日开始对入境的所有获豁免隔离的机组人员/船员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短短的6天内,已经有16名机组人员和船员确诊,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哈萨克、菲律宾、印度、德国、土耳其、亚塞拜然和芬兰。疫情影响下,每日抵港的航班和货轮总数已经极为有限,这样的确诊率非常惊人,也清晰显示了风险所在。不要忘记,在7月9日之前,所有这些来自海外的机师和船员,都是可以自由在港活动,不受任何限制。这些数字也不难说明,当下大量的本地无源头的案例到底如何产生。

政府周一晚也规定,从海外高风险地区返港旅客,在登机前必须出示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的证明,否则航空公司将会受罚。这条措施确实是可以有效从源头上阻截输入案例,但政府翌日所公布的高风险地区名单,则著实令人费解:这份名单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南非、菲律宾及印尼,但美国和巴西竟不在其列!根据最新资料,7月13日美国单日新增超过6.5万人,巴西超过2万人,几乎占了全球当日总新增案例的40%。疫情如此严重,政府竟坚持不将美国和巴西列入高危地区,是完全不合逻辑,市民也绝对无法接受。类似这般莫名其妙、根本不是从科学出发的政策,并非孤例,政府必须拿出实事求是的态度,立即纠正。

一位戴著口罩的旅客在罗马法林明高机场。6月3日,政府宣布了一系列解除封锁措施为重新迎接游客做准备。(资料图片/路透社)

正如《香港01》一篇深度报道所言:“香港政府完美示范——手好牌打到烂”。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新方向HK”仍然真诚倡议港府,采取果断措施,莫再被泛政治化风气左右,才能真正切断本地传染,阻断国际输入,让香港社会渡过难关,重回正轨。而任何在如斯关头,仍然要在抗疫议题上玩弄政治、指鹿为马的政客,终将玩火自焚,遭人唾弃。

新方向HK:

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师、工程师、建筑师、医生、校长、大学教授、教师、社工、心理学家、记者、导演、资讯达人、会计师、银行家、企业家等等。虽然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拥有一份真正热爱香港的家国情怀,以及愿意实事求是去作出改变的实干精神。矢志成为内地和香港之间真诚交流和信任构建的发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