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限聚令朝令夕改 折射管治思维缺陷
在牺牲科学、便利执法外,《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下称《业务及处所规例》)与《预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组聚集)规例》(下称《禁止群组聚集规例》)两项“限聚令”也抑射出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离地”现象,以及相关法令执行时的草拟不慎、朝令夕改问题。
承接上文:
公共卫生紧急事态下的防疫措施,当然不能任由整天活在办公室及会议室里的人纸上谈兵,而是必须建基于对前线医护以至整个民间景况的深入了解。无奈的是,本届特区政府管治班子任期虽已超过一半,但似乎至今仍不改一贯“离地”本色,最新一个例子就是当林郑月娥被记者问及学前游戏班(playgroup)会否被视为《禁止群组聚集规例》附表所豁免的“在工作地点为而工作而进行的群组聚集”时,她居然脱口而出反问对方道:“什么playgroup?小孩子玩那些吗?”,这幕随即令外界联想起她在参选特首落区之际,不知道港铁车站闸机读取“八达通”卡后需要自行推动转棍一事,让人纷纷揶揄她过了三年却依旧“离地”。
长年不食民间烟火 离地高官闭门造车
既然负责草拟和审批“限聚令”的人秉持这种“离地”思维,他们自然很有可能忽略民间实况,制订出一些背离大众活动模式的规定,譬如《业务及处所规例》管制“表列处所”里的“公众娱乐场所”套用了《公众娱乐场所条例》现有定义,亦即只包含进行音乐、戏剧、剧场、电影放映、激光投影放映、马戏表演、演讲、故事讲说、展览、运动比赛、卖物会、机动游戏、机械装置游乐或跳舞派对活动的场所,可是被普罗大众视作娱乐场所的卡拉OK店与麻将馆居然缺席其间,这显然是因为进行公众卡拉OK娱乐的场所往往持有食肆牌照、旅馆牌照、会社合格证明书或专门的卡拉OK场所牌照,而进行公众麻将活动的场所亦同样会持有食肆牌照、酒牌、会社合格证明书或专门的麻将/天九牌照,两者因此大多数都不受《公众娱乐场所条例》规管。
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主席梁子超接受本地报章访问时说:“戏院共用的设备其实只有座椅同厕所,人与人之间无直接接触,但麻雀馆不同,一台四个人要面对面,又要洗牌,手会直接接触,而且麻雀馆内会成日换台,随时与几个不认识的人打牌,风险高好多,不明为何封戏院但不封麻雀馆。”后来不少政府官员与行会成员辩称他们其实有注意以上两类场所,并强调优先关闭的六项处所属风险较高的地方,但这反而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有关场所实际运作情况全不熟悉,像是食卫局局长陈肇始与行会非官守成员张宇人还说许多持有食肆牌照的卡拉OK店已受“餐饮业务”指示约束,忽视前来唱歌的顾客没有可能遵守“除于在该处所内饮食时外,须一直配戴口罩”的要求。
公布延误语义含混 朝令夕改徒惹烦忧
及至4月1日,政府先于下午3时刊宪发布《2020年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修订)规例》(下称《修订规例》),修改原先《业务及处所规例》附表2第1部“表列处所”的内容,加入“美容院”、“会址”、“夜店或夜总会”、“卡拉OK场所”、“麻将天九耍乐处所”及“按摩院”六项,但未明言对以上六项处所经营的业务作出什么具体规定或限制。临近当日下午六时,政府才再刊宪发布食卫局局长关于“表列处所”的新指示,强制“夜店或夜总会”、“卡拉OK场所”、“麻将天九耍乐处所”三类场所关闭14天,但对“美容院”、“会址”及“按摩院”却网开一面,只要它们量度顾客体温、提供消毒洁手液和要求到访者佩戴口罩便可继续营运。
正是在发布《修订规例》及新指示间的这三小时里,一些美容院和按摩院负责人决定立即关门、疏散人员、取消客户预约,因而平白损失当天下午及未来两周的生意。次日的一个电台节目上,食卫局副秘书长(卫生)陈伟基承认政府未能在《修订规例》生效后即时公布局长新指示引起了混乱,香港美容业总会创会主席叶世雄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对当日公布措施的感想:“一个‘晴天霹雳’,一个‘措手不及’、‘一片混乱’。”他称政府让生意本已大受打击的美容业界吓个半死,又直斥官员事前没有向他们预警及交代后续安排属不负责任。平情而论,假若政府像最初订立《业务及处所规例》那样将《修订规例》和公告同时刊宪,应能避免这种令业界无所适从的混乱状况。
除了无故拖延三个小时分开发布《修订规例》及相关指示外,草拟人员行文表述语义含混也对招致误解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3月27日关于“表列处所”的指示里,强制关闭14天的是“该规例附表2第1部所列的所有处所”,紧接其后再言“详列如下”,并重复举出《业务及处所规例》附表原有的游戏机中心等“表列场所”,故此一般读者得知《修订规例》为附表新增了六项场所后,很可能便觉得它们通通都属于“该规例附表2第1部所列的所有处所”之内而需要停业,甚至连官方“香港抗疫资讯频道”亦错误地理解和通报作“刊宪关闭美容院……及按摩院”,可见政府内部也有人不清楚原来打算是另发新指示关闭其中三项场所。
可惜的是,官员不仅没有汲取这次教训,更于第二天重犯同一堆错误。在上周四(4月2日)约晚上8时,食卫局局长再发出两项指示,要求“酒吧或酒馆”关闭14天。尽管这次政府总算晓得给业界时间准备而将开始停业日期设在翌日下午,但草拟者却写出“纯粹或主要用作售卖或供应令人醺醉的酒类供人就地享用”这一语焉不详的条件,害得一些餐饮业者无从判断自家店舖是否属于“主要”卖酒。况且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于3月23日记者会上表示考虑“透过修订法律暂时禁止这些领有酒牌的食肆、酒吧和会社售卖和供应酒类饮品”,到3月27日改称“社会认为单单禁止饮酒和卖酒,并非一个对症下药的方法”而叫停措施,然后又突然变成完全禁止酒吧和酒馆营业,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根本是徒增业界烦忧。
东拼西凑无助防疫 局势不容缓慢处事
综观各轮“限聚令”措施的宣布时间,可以看到政府官员仍觉得可以慢慢观察每日疫情来决定推出何种防疫措施。3月27日订立《业务及处所规例》及发出相关指示时未有关闭卡拉OK场所,其后自3月30日起合计爆出七人群组于尖沙咀RedMR红人派对卡拉OK店受感染,于是4月1日便另发指示关闭卡拉OK场所,而同一天又有男婴被酒吧及乐队群组成员传染,结果翌日政府再发指示关闭酒吧。陈肇始当日回答记者提问时,更加直言政府所谓“迅速应变”原来只是“见到一个疫情有改变时,我们立即加一些措施,或者加强一些措施”。再考虑到《业务及处所规例》确实已经预留限制全港餐厅堂食的后着,难免叫人怀疑一众高官在这种紧张时刻还在自以为是地安排公众期望管理,打算逐步推出明明老早准备好的防疫措施。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早前于一次电视台专访就警告:“所有有效的措施都应该现在这个时候去做,因为如果是见到疫情发展得更加严峻才去做,我们就已经滞后10至14天,到时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就算全个香港变成一个死城,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你的医疗系统都是会面临崩溃,到那时已经太迟。如果再争拗,讲我们有一篮子的措施、我们已经有几手准备、然后到时候每个措施慢慢去做,可能未必应付到每一天、每小时都在变的疫情,因为病毒的传播速度是不等人的,亦不会等开会。我们有什么有效的措施,一定要果断、即时那样去实施,此外,当见到疫情的即时繁殖率有下降趋势,亦同样果断地撤回这些比较严苛的措施。”
过去两星期推行“限聚令”期间所暴露的各种防疫漏洞,实际就是本港管治团队与政府机构长年积弊的一个缩影;“科学为本”、“迅速应变”不过流于口号,当局负责人却依然故我继续沿袭日常那套管治态度。随着本港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特区政府必须切实做到科学抗疫、尊重专家意见,而且一众官员与公务员既不能像过往施政那样太看重订定清晰标准、提高执法效率与进行期望管理等闲杂事项,同时亦要避免再出现因为日常懒怠成习以致赶工期间频繁出现思虑不周、行文粗疏、朝令夕改等毛病,否则届时香港恐怕真正陷入“揽炒”境地。
上文节录自第208期《香港01》周报(2020年4月6日)《解构“限聚令”乱象 香港防疫漏洞缘何出现》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