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中国现代文学精华】选本的开拓与局限
《中国现代文学精华》赶及2019年底出版,算是踏上五四运动百年纪念的尾班车。该书的主编是杜祖贻、刘殿爵,学术顾问是罗忼烈、刘述先,都是鼎鼎有名的学者。其中,杜祖贻、刘殿爵合编的《中国文学古典精华》,乃风行多年的教科书。如今,杜祖贻在此书写下前言,解说为何姗姗来迟。
撰文:郑政恒
据编者前言所说:“编撰告竣,共得要文六十五篇,可惜一直为近年著作版权条例所限,耽延至今,始能选取其中三十篇付梓。”
换言之,《中国现代文学精华》只是初集,选文大概只有一半,将来可能还有续编。编者还预告了其他作者如下:马寅初、梁漱溟、郭沫若、毛泽东、朱光潜、冰心、唐君毅、吴大猷、张爱玲、曹禺、茅盾、巴金、叶绍钧、丰子恺、梁实秋、林语堂、沈尹默、钱锺书、顾颉刚、钱穆、冯友兰、梁思成、钱学森、陈之藩、费孝通、陈湛铨、熊润桐、张大千、季羡林、金克木等等。(想不到连沈从文、何其芳和卞之琳都落入“等等”之列。)
不过,由于出版受版权条例所碍,需要等待作者逝世五十年后,作品版权公有,才可以将篇章收入,但有关条例能否修订,加入豁免权呢?这就有待法律专家指教了。奇怪的是,陈湛铨的作品皆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与《中国现代文学精华》同属一个出版社,为何编辑不问版权持有者授权呢?不得而知了。
现代文学由晚清说起
《中国现代文学精华》主要分为正文部份和参考部份,首先说说正文部份。所选作者二十三人,其中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原著、严复译的《天演论.察变》为开卷第一篇,以译文为全书开首,说明了中国现代的开始,是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严复的译著《原富》、《穆勒名学》、《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都是先声与明证,而全书由晚清文章开始选录,也呼应学术界的一个观点: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语),所谓现代不单单是从五四的文学革命开始,文学现代性的肇端,可以上溯至晚清,甚至晚明。
《天演论.察变》一篇,申论物竞天择的理论,“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天演之论,影响于科学和哲学,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又是一变,也合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道理。
当然,《中国现代文学精华》的编者雅好古典,除了《天演论.察变》,还有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节录、罗振玉的《国学丛刊序》、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还有力器德(Johann Paul Friedrich Richter)原著、刘复(即刘半农)译的《流星》,以及林纾的《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的《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篇幅不少。
一般选本可能只收蔡元培的信函,而不收林纾的书信,毕竟蔡元培的信在情在理,大概都在林纾之上,但为了讨论的全貌,不同观点的文章,一并收录,也不失为好事。同样道理,此书已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其实也不妨选录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那么胡适的八不主义,就有陈独秀的三大主义呼应了(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文学革命的全貌,因此更为分明。
选文是不是精华?
综观全书,胡适和鲁迅各有两文入选,可见他们的重要地位。胡适的《尝试篇》为〈《尝试集》自序〉的结论,不足两百字,虽然是精华中的精华,也难免单薄,若全文收录,或可弃选《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存》佳作实在不少,《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或可补入?胡适的文章很适合学生阅读,多选也不是问题。
至于鲁迅,书中收了《药》和《风筝》两篇,都选得十分精准,教人毫无异议。正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一般中国现代文学教材必然收录的散文作品了。
《中国现代文学精华》收录了两篇演讲辞,梁启超的《学问之趣味》和孙中山的《恢复中国固有道德》,顾名思义,一谈如何一尝学问的趣味,梁启超指出无所为、不息、深入的研究、找朋友四件事。另一篇取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项旧道德,编者自拟篇名。碍于文章性质,两篇演讲辞的文学价值不是十分高,只是以道理内涵脱颖而出。
至于本书收录的游记三篇: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和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都是名文,但丁文江的《太行山里的旅行(节录)》,却相当无味,而笔者翻阅题解和评析,都没有谈到此文有何文学价值。此书是文学精华,选文还是宁缺勿滥为好,若要选取丁文江的文章,《漫游散记》中应有更适合的篇章。
此外,本书收录的小说作品除了鲁迅的《药》,还有老舍的《骆驼祥子》,但《骆驼祥子》是长篇小说,只能够节选。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骆驼祥子》是“中日战争前夕写的,可以说是到那时候为止的最佳现代中国长篇小说。……尽管免不了有缺点,基本上仍不失为一本感人至深、结构严谨的真正写实主义小说。”由此看来,节选也无可厚非。
萧红的《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和周作人的《灯下读书论》也被收录其中,两者都有可观之处。《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虽短,但足够感人,而《灯下读书论》是周作人的读书心得,意义深远。
走笔至此,就想到《中国现代文学精华》有没有收录诗作呢?想不到的是,书中有胡汉民七绝诗一首、汪精卫词一首、刘景堂词二首、赵尊岳诗词四首,至于新诗,就只有闻一多《死水》一首,如此厚此薄彼,相信也难以服众。
当然,由于版权所限,沈尹默的《三弦》、冰心的小诗、何其芳诗集《预言》中的佳作、卞之琳《十年诗草》中的佳作、冯至的十四行诗、穆旦以至九叶派的现代主义诗歌,都无法收录。但戴望舒的诗也应在考虑之列,尤其是他在香港时期的作品,就远胜于《雨巷》时期的诗歌,《致萤火》、《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过旧居》等,都可考虑。他已在1950年去世,本应不受版权法限制。
参考书目增订不足
《中国现代文学精华》分为正文部份和参考部份,以下说说参考部份。参考部份主要收入参考资料,如作者生平(自述和他人撰述)、作者评介、书籍和篇章评析,还有详细参考书目(作者著述和他人著述)。由于参考部份比较枯燥无味,与正文部份分割,也是无可厚非。然而,比较可惜的是,相关材料止于1999年,二十多年时过境迁,资料与日俱增,编者却没有补充增订,参考书目难免如明日黄花。
简单一说,严复研究有黄克武的推进,他著有《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和《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胡适的相关专书不少,余英时的《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是最佳著作之一,此书收录了长文《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当然,董桥的《读胡适》也值得一看。
鲁迅研究多年来是显学,笔者倒欣赏早在1936年出版,李长之所写的《鲁迅批判》,此书是鲁迅研究史的先锋著作,可是,此书未见于《中国现代文学精华》的参考书目。
至于梁启超研究,还待许知远的“梁启超三部曲”,如今仅出版《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一册,就第一部而论,未算出色,笔者已在《香港01》周报出版(2019年8月12日)的评文《新论梁启超:聚焦早年岁月 史料翔实 观点不足》论析。至于许地山研究,可参胡从经的专书,笔者又有书评《许地山的香港六年》(见2018年12月24日出版的《香港01》周报)讨论。
蔡元培研究方面,周佳荣《从翰林到教育家—蔡元培及其事业》可以一看。闻一多的传记方面,较新的有《闻一多和自己的歌》。研究老舍,如今有必要参考王德威《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一书。谈及周作人研究,日本人如木山英雄、伊藤德也和小川利康,比华人学者有更多创见。孙中山研究太多,在此实在无法一一列出。从以上笔者简单的补充列明,可知二十年来,文学研究的新境地了。
《中国现代文学精华》
主编:杜祖贻、刘殿爵
学术顾问:罗烈、刘述先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更多《香港01》周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