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会潮.二】由街头到职场 抗争新战线为何生?

撰文: 林嘉淇
出版:更新:

组织工会与今次反修例运动中的“去大台”现象是互相排斥的。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前“左翼21”召集人李峻嵘想起,去年11月时有学生突然问他明天会不会罢工,他当时只反问一句:“他们”是谁?“如果有事,谁负责?罢工不是做一次便散。虽然常吹到罢工好劲,但像省港大罢工也是失败收场,它也搞了超过一年。何时罢?为了什么而罢?要怎样罢?罢多久?罢工时要做抗议行动吗?这些都需组织作决定。这五个人罢一天,那五个人说罢半天,是无法发挥集体力量的。”
从前,香港人不甚热切参与工会,到今天竟因反修例运动而成为一股浪潮。大家都说参加工会有用,但过去香港不是没有工会,而是工会的身影少有于社会运动出现。新工会可带来什么新景象呢?

承接上文︰【新工会潮.一】和你组工会:我们不只是为罢工

(香港01制图)
对打工仔来说,罢工的问题在于我不知身边的同事罢不罢。假如有八成同事说会罢,公司不能辞退所有人,如果只得五个罢工,老板炒你是很合理、合乎逻辑的。没有一个组织协调,就无法动员到人参与工会。没组织去数人头、点人数,最后只会牵涉到饭碗与罢工无效用的问题。
前“左翼21”召集人李峻嵘

在李峻嵘眼中,罢工也好,组工会也好,其实与“黄色经济圈”性质差不多,都是群众想为运动找一条新出路,“武斗了几个月,去到一个瓶颈位,又多人被捕,大家似乎认为是去了一个难以突破的位置,故要摸索另一个出路,即管看看之后会有什么效果。”不过,罢工代价大,而对犹豫是否参与罢工的打工仔来说,工会是一个救生圈。“对打工仔来说,罢工的问题在于我不知身边的同事罢不罢。假如有八成同事说会罢,公司不能辞退所有人,如果只得五个罢工,老板炒你是很合理、合乎逻辑的。没有一个组织协调,就无法动员到人参与工会。没组织去数人头、点人数,最后只会牵涉到饭碗与罢工无效用的问题。”

这次反修例运动中的几次罢工,从号召到行动不过是一个星期的事。在李峻嵘眼中,去年8月5日的“三罢”行动因航空界集体罢工而致多个航班停飞,是罢工的效果,但11月11日的“三罢”虽然瘫痪了整个香港,但这种瘫痪不是罢工造成,而是有人塞铁堵路。此外,后者的参与人数明显较前者少,为什么呢?“第一次群众去做‘和你拖’人链活动,在google form(表格)登记人数的成本很低。但罢工不同,成本高很多,而且规模要大,一两个人不上班,平时也会发生,不会对工作产生很大影响。要瘫痪香港整个经济秩序,需要搞工会来推动罢工。”

李峻嵘表示,罢工成本大、代价高,需要工会负责组织工作。(资料图片/龚嘉盛摄)

令李峻嵘感矛盾的是,如果工会成立只为了就反修例运动而动员政治性罢工的话,对工会来说未必是好的发展方向,“但如果可以透过五大诉求组织工会,又会发现要壮大自身维持工会运作,只靠五大诉求会有局限。大部份人会期望工会处理职场权益、雇佣关系的问题。”他期望,组织新工会的人能够在组织工会的摸索过程中,认识到无法回避劳工议题,“如果纯粹用完即弃,或用都未用就弃,这当然是不好的。”

假若工会只是为了动员民众参与政治性罢工,对工会来说未必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为什么工联会有这么多人加入?是因为在政府帮不了你的时候,它可以。有人会形容这种帮助是蛇斋饼粽式,但这些是确确实实需要的,(这种帮助)是可以提升你的生活质素,你不能说这是不体面、不正义的事情。”李峻嵘说起历史,指工会运动在香港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初最为蓬勃,因为政府当时没有提供完整的福利服务,而不少人是从乡下来港发展,但发现未必能够照顾到自己,故转向同乡会及工会求助。这也正是世界各地工会最初力量那么强的原因,因为工会在政府还没构建完整福利网之前填补了这个位置。但在香港,工会运动去到六十年代便开始消失,“你没有这个意识,便自然不会搞工会,又会自觉不需要找工会,大家便没有加入工会的积极性。”

在香港,参与工会的人数不少,每四个打工仔便有一个是工会成员。只是,大多数人只是报名交过会费便算,闲时去参与一下联谊活动,说不上是踊跃参与工会活动。对李峻嵘来说,新工会浪潮或者可以改变这种工会“颓风”,“打工仔也可以是抗争者的身份,这在认知和文化上有正面进步,觉得组织是需要的,也要继续争取支持,试图将斗争带到职场里面,追求改善工人权益。如果要在职场组织,你就无可避免要说服与你想法不同的人,这与在网上世界、在同温层说话是相差很远的。总有些人可以走前一点、积极点。”

“之前发生过的工业行动,如2007年的‘扎铁罢工’,令工人自此有集体谈判权,年年也有一定程度的待遇改善。这是不容易的事,也不是说组了工会便一定可以,但不组便一定不能。”

2007年8月初,扎铁工人因为不满加薪幅度而发起近36天的罢工。事缘2003年沙士(SARS)袭港期间,因经济不稳,工人收入由原来的日薪1,131元削至450元,工时亦由八小时增加至八个半小时。但当2007年经济转好时,公司只愿加薪50元,工时亦再增加,变成“白做”,工人决定发动罢工,在接近个多月后,双方达成共识,除加薪至860元外,亦变回八小时工作。

听过新工会说他们的成立和困难,似乎组工会不难,但日后要如何维持才是一大难题。近月,职工盟接到不少关于新工会的查询,在香港植根多年的他们,又是怎样看待工会的存在呢?香港是一个让工会生根成长的好土壤吗?请看:【新工会潮.三】帮你组工会:法律保障不全 要靠团结才成事

相关文章︰

【新工会潮.四】和你罢工:湮没了的罢工史 前人经验如何借鉴?

上文节录于第197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月13日)《抗争新战线 由街头到职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