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来】以人工智能测谎 重蹈伪科学历史覆辙?

撰文: 孔祥威
出版:更新:

面世近百年的测谎机(polygraph),测试结果不可靠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背后的思路从未消失,近年更有科学家希望结合人工智能(AI),制造新一代甚至未来的测谎机器,有些更已于欧美国家边境关口测试。但是,这些看似复杂的新测谎工具即使混入了AI热潮,并不代表它们一定有效,甚至可能跟几十年前的测谎机一样,没有足够科学根据。

承接上文︰人工智能测谎 将成执法新潮?

拉脱维亚、匈牙利和希腊则测试过另一套名为iBorderCtrl的系统。该系统使用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MMU)在千禧年代开发的Silent Talker技术,以AI分析超过40种微表情。旅客到达机场前,先要登录一个网站上载护照相片,网站会有一个虚拟关员问一些常见的海关检查问题,旅客需要口头回答,系统之后会给旅客一个二维码(QR Code)。入境时,关员会以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采集指纹和核实容貌是否脗合上载照片。最后,电脑显示一个以100为满分的分数,令关员参考旅客的资料是否可信。

曾协助英国警察提升盘问技巧、专门研究骗案的英国德比大学(University of Derby)刑事侦查教授Ray Bull直言iBorderCtrl“不可靠”,因为根本没有证据显示监控人面的微表情是准确的测谎方法:“他们在欺骗自己相信这系统会极之有效,但其实只是浪费大量金钱。这技术从根本上误解了人类在真诚和欺骗时的所作所为。”

有外媒测试iBorderCtrl,问题全部如实回答却被指说谎。 (曼彻斯特都会大学图片)

事实上,美国新闻网站The Intercept记者在7月报道了其率先测试iBorderCtrl的结果,记者如实回答了16条问题,却被机器指有4条说谎,最终只有48分。难怪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Chris Frith质疑:“现有的测谎机极不可靠,但无人清楚为什么AI会好过它们。所以我不相信它可以准确阅读个人情感和侦测谎言。好的骗子是不会情绪化的。”

一些研究本身的设计也有漏洞。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讯息学教授Shuyuan Ho希望,测谎不限于执法用途。在今年2月的《人类行为中的计算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期刊中,她与史丹福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所谓的“线上测谎机系统”,声称只要观察二人的打字交谈内容和速度就可测谎。他们找来40人参与研究,2人1组用Google Hangout互相问答。参与者被隐藏了真实身份,在每个回合对话开始前才知道自己要扮演的是每句都是真话的“圣人”,还是每句都说谎的“罪人”。这些交谈记录包括了每句回应花了多少时间,研究人员把部份数据用来训练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再用其余数据测试它可否分辨谁是圣人、谁是罪人。

有专家形容,根本不存在可以准确识穿谎言的“木偶鼻”。(Getty Images)

纽约大学AI Now研究院创办人Kate Crawford认为,线上对话测谎只是“侦测表现”而非谎言:“研究只是在看人们玩游戏时的语言规律,这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说话方式很不同。” Ho建议的未来应用,Crawford也只视为延续那段不光彩的测谎历史:“银行可能想要一个很便宜的方法来决定要不要批贷款,但我们到底想不想再次唤起这段方法备受质疑的实验的历史?”

就如十六世纪法国哲学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说,真相只有一面,但谎言“有十万种形状而无固定界限”。也正如英国提赛德大学(Teeside University)心理学讲师Mircea Zloteanu对Avatar的批评:“人有很多种讲大话的方式。根本没有木偶皮诺丘(Pinocchio)的鼻子,没有一种我们知道的东西可以每次都可靠地预测大话。”他又指,演算法不能量度或理解某个人行为的意图或原因。

过境旅客不会知道iBorderCtrl对他们的评分,若他们未获批入境也无从得知是否因为该系统评分所致。(Getty Images)

更甚的是,在实际使用上,被测试的人对这些理据和效果存疑的新测谎技术不明就里。一方面,AI模型存有“黑箱”问题,即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知道它的理性。就连Silent Talker创辨人James O'Shea也坦承:“我们不知道它如何运作,AI系统自己学习如何做到。”

另一方面,程序上亦同样有欠透明。被iBorderCtrl列为危险的人可被禁止入境,但测试结果不会向旅客透露,故旅客无法知道是否因为这项测试而被拒入境。The Intercept的记者也只能按照欧洲私隐法例入纸申请,才能取得自己的数据复本。位于意大利米兰的赫耳墨斯透明与数码人权中心(Hermes Center for Transparency and Digital Human Rights)也曾按资讯自由法例取得这系统一些内部文件,但所得的数百页纸内容早已大量被删,有很多页更被完全遮蔽。中心研究员Riccardo Coluccini批评:“以拒绝提供有关这些议题的文件来尝试压制争论,实在令人恐惧。绝对有必要理解资助过程背后的理由。到底这些文件写了什么?那个联盟有否充分理据使用这样的伪科学技术?”

继续阅读︰冠人工智能之名重临 测谎机器为何阴魂不散?

相关文章︰新药研发低迷 AI可如何颠覆生态AI用数据研制新药 反而是它的最大局限?未来制药专家 将由AI取代人类?

从招聘到挽留员工 人工智能如何改革人事部?分析求职者性格 人工智能请人更可靠?用人工智能请人 是消除还是延续偏见?

上文节录自第182期《香港01》周报(2019年9月30日)《AI测谎:重蹈伪科学历史覆辙?》。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