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电影节.下】首设纪录片单元 女星传记片有望问鼎奥斯卡

撰文: 香港01评论
出版:更新:

编者按:美国的奥斯卡奖、金球奖,以及欧洲三大电影节或影展如威尼斯、康城和柏林等广为人知,相比之下,“年轻”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简称TIFF,1976年首办),人气稍逊。不过,经过多年发展及多次改革,今日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国际影展,其所设置的最高荣誉“观众票选奖”(People's Choice Award)的得奖作品,近年更被视为奥斯卡金像奖的“风向标”。下面由出席本届多伦多电影节的胡芷晴,为我们带来电影节的第一手综述。

承接上文:【多伦多电影节.上】展示观众力量 获奖电影警醒仇恨之祸

首次独立设置纪录片单元

本届多伦多电影节新增了纪录片单元,并设“观众票选奖”,故电影节放映多部题材各异的纪录片。赢得纪录片大奖的是曾获奥斯卡提名的Feras Fayyad执导的《The Cave》,电影记录了一名叙利亚女医生在内战期间,秘密在地下隧道进行绝地救援工作,抢救无数受伤儿童的英勇事迹。《The Cave》有别于大部份讲述叙利亚内战的电影,罕有地在混乱中仍能保持高品质的摄影,呈现出多个真实、完整而又惊心动魄的影像。更重要的是,纪录片为中东女性取回应有的尊重,并揭示了叙利亚人根深柢固的性别歧视──就算在如此危急的环境下,女医生仍然经常受到男伤者及男同僚的质疑和歧视。

其他几部纪录片也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顺便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Love Child》讲的是在宗教压力下的爱情权利──在2012至2017年期间,编导追访一对争取相爱权利的伊朗恋人。在伊朗,已婚人士与非合法伴侣发生关系是会被施以石刑(女)和死刑(男)。男女主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遇上,各自都有不如意的婚姻,女的更长期遭虐打却不能离婚。他们都是伊朗的知识分子,为了争取在一起而逃离家园,并成为了难民,但各国难民政策的改变,令他们的希望幻灭。电影不但使我们感受到爱的威力,让我们珍惜一切看似必然的事物,更揭示了现在各国及联合国难民署正面对的全球难民问题,颠覆了我们对难民的看法。

走访19名已退休或离职警员而拍成的加拿大纪录片《Coppers》,深入探讨这份极端的工作令他们造成什么心灵创伤,以及对其日后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纪录片以访问建构而成,没有加插任何案件片段或照片,把焦点放在受访者上,却没有因此变得单一重复。基于导演出众的访问技巧,在没有明显故事线的安排下,仍然紧凑好看,在警员忆述各自对他们影响深远的案件时,其真实的微小表情,胜过千言万语。从访问中,我们看到警察的工作性质是如何结构性地摧毁人性,他们常常需要面对生死一线的场面,有时要伤人甚至杀人,正如其中一位受访者所说,就算是合法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时此刻的香港,看到本片,叫人沉思良多。

此外,武汉电视台纪录片导演陈为军的新作《City Dream》和记录2018年亚美尼亚“天鹅绒革命”成功的《I Am Not Alone》也令人触动。陈为军的《请为我投票》曾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他是少有可以拍摄出喜剧纪录片的导演,透过捕捉现实荒谬的人物和处境,再透过剪接和配乐,营造出一幕幕惹笑效果,却又深具针砭时弊的意味。《I Am Not Alone》则依时序推进,在穿州过省跟访运动各场集会和游行场面时,穿插对反对派及政府代表的访问,展示反对派领袖如何透过网上直播引领群众,游击性发动各地非暴力性的不合作运动,令政府疲于奔命,并最终将恋栈权位而毁诺的时任总理萨尔基相(Serzh Sargsyan)拉下台。其拍摄手法深入浅出,极具感染力。

女星传记片有望问鼎奥斯卡

纪录片以外,另一部被视为来年奥斯卡大热之作、为纪念女星茱地嘉兰(Judy Garland)逝世五十周年的《Judy》也颇受关注。该片在Telluride电影节首映后,一直好评如潮,观众都对饰演茱地的云妮丝维嘉(Renee Zellweger)的演出赞口不绝,更一致称之为她从影以来最好的演出。在电影节首映当晚,现场观众更全体站立鼓掌达五分钟,云妮也感动到落泪,在现时的声势及整个影坛缺乏女星的形势看来,《Judy》有望为云妮带来奥斯卡影后殊荣。云妮不但演活了晚年茱地(所谓晚年,其实只是46岁,茱地长年受酗酒、滥药和情绪问题困扰,终年47岁),还真人现场唱出多首茱地脍炙人口的金曲。但是她的成功不只在于神似、形似和声似,而是“似”之余,还可以保留个人特色,完全融入角色,我们看到的不是“扮”,而是真正的“演绎”,一个由云妮塑造出来的茱地。

纪念茱地嘉兰逝世五十周年的《Judy》好评如潮,云妮丝维嘉的演出维妙维肖。(剧照)

但无可否认,自从网上串流平台兴起,改变了全球电影工业模式,削弱了电影工业的功率和收益,大大缩小了中大型制作的空间和机会,非续集形式电影作品更持续递减,这个现象确实直接影响了多伦多电影节的光芒和吸引力,必须承认,今年的片单的确比以往较为逊色,must see之作十只手指都数得到,多部事前期待的主打,表现也未见突出,连亚洲和华语片的参展数目亦大幅下降,或许整个电影业的疲弱,已经开始浮上水面。

上文节录自第18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9月23日)《多伦多电影节侧记 展示观众力量 体现平等精神》,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