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影评】从繁星到皓月 绚丽复归平淡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前年《星声梦里人》大放异彩,今年由同一班底打造的《登月第一人》,当然藉前作为宣传焦点。不少观众引颈以待,希望了解这部同样由Damien Chazelle执导、Ryan Gosling主演的新作如何冲出洛杉矶,登陆月球,继续追梦。珠玉在前,比较在所难免。《登月第一人》上映至今,得到不错的评价,不致于比下去。不过,比较两出作品前更应想清楚,一部是爱情歌舞片,一部是历史人物传记,有如苹果和橙,咖啡和奶茶,如何比较呢?如果不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怀着《星声梦里人》载歌载舞的美好记忆入场的观众,可能会大叫沉闷;嘲笑前作俗不可耐的观众,又可能会错过佳作。寻求答案前,或许可将两出电影作品浓缩为一个字。如果《星声梦里人》优胜在“放”,《登月第一人》则刚好相反,一切在于“藏”。撰文:邝文峰

《星声梦里人》同样由Damien Chazelle执导、Ryan Gosling主演,配乐方面亦由《星声梦里人》的Justin Hurwitz主理。(《星声梦里人》电影剧照)

诉说人类登月的历程,可以纳入电影情节的片段实在太多。《登月第一人》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电影的序幕早有提示:岩士唐的女儿因病早逝,他刚好在相若时间主动报名参与登月计划。到底女儿的死是否推动的原因,成为了故事的悬念。岩士唐面试时,最后一条问题,问及其女儿过世会否为他带来影响。他冷静地回应,指出面试官将其女儿的死亡视为“一个问题”,这个前设值得商榷。其回应霸气之余,亦暗中铺排电影的主线:岩士唐是口硬心软,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不断穿插于故事之中,令这个关于人类壮举的故事,暗中偷龙转凤,转换成一个关于爱与关系的故事。

电影名字不是《阿波罗11号》或者《登月计划》,而是《登月第一人》(《First Man》),可见“人”才是故事的主角。除了以女儿夭折作为序章,电影一再描写丧礼画面。不过,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哭啼啼,而是一种近乎习以为常的平静。像登月这种“人类一大步”的伟大事业,一将功成万骨枯。但电影似乎无意放大岩士唐的伟大,或追悼被历史遗忘的枯骨,而是让静默的死亡成为岩士唐与身边人重构关系的关键。邻居也好,妻子也好,儿子也好,他们的关系同样环绕死亡展开。这种设计仿佛将岩士唐从月球带回地球,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月球空无一物 释放压抑情感

到底女儿的死是否不成“问题”?从一再出现的幻觉可见,答案不言而喻。不过《登月第一人》亦没有妖魔化这道心理阴影,而是一步步解开主角的心结。首先是岩士唐愿意与邻居谈起过世的女儿,到了升空前夕,妻子强迫他亲自向两名儿子交代自己可能一去不返。这场道别,亦可视为岩士唐愿意正视死亡的一步。至于序幕中的一条手绳则更为重要,既串起女儿的名字,亦连系整个故事。到了故事尾段,记者会上的一段对话,还有在月球上轻轻的一个动作,亦让人明白何谓口硬心软,以及霎时感动。

较少人留意以下一幕:故事最后以岩士唐与妻子隔着玻璃对望作结。电影一直没有直接描写两人谈情说爱的片段,两人的关系从来都是真真正正的保持距离——他们经常要通过无线电波连系。而且严格来说,也不过是单方面得知对方的消息。或许正因为这种距离,才让岩士唐在这段关系上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最后一幕,岩士唐隔着玻璃向妻子送上飞吻,恰到好处。

故事最后以岩士唐与妻子隔着玻璃对望作结。(《登月第一人》电影剧照)

由此看来,所谓的“藏”,莫过于将歌功颂德、振奋人心的画面通通藏起来,将焦点放在岩士唐的心路历程上,甚至将这位内敛沉稳的主角的情感同样藏起来,压缩在一条手绳、一个飞吻之上。直至在空无一物的月球上,在手绳离开手中的一刹那,压抑的情感才得以释放,流出点点眼泪。如果登月的风光和忧患是《登月第一人》的“面子”,岩士唐最后的月上英雄泪,其实是更重要的“里子”。

离开电影院的时候,若有所失,仿佛觉得《登月第一人》缺少了些什么。后来回想才发现电影“遗漏”了一个万众期待的画面,正是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插上美国国旗的影像。相信大部分人对近50年前的登月计划最大、甚至唯一的印象,莫过于那面美国国旗。观众怎会想到这出以登月为主题的电影,由始至终竟然没有在月球插上国旗这一幕?

翻查资料才发现导演并没有遗忘那支美国国旗,但亦无意将焦点落在它身上,只是安排它默默地出现,隐藏在画面的背景之中。不过,综观整部电影,又会明白美国国旗被藏起来,其实亦别具意义。

《登月第一人》中一段黑人民谣可谓与不久前另一出讲述黑人女性的太空电影《NASA无名英雌》遥相呼应。(《NASA无名英雌》电影剧照)

隐藏插旗情节 民谣揭橥公义

事情的存在或不存在同样值得深思。如果有插上国旗一幕,观众必定会留意导演如何通过音效、画面重现这个牵动数十亿人心弦的历史时刻。如果这一幕不存在,则更应想想省略背后的意义。相比起歌功颂德的情节,《登月第一人》更多谈及登月计划所引起的争议。除了意外频生,亦值得探讨耗费天文数字踏足月球是否值得。例如电影中一段黑人民谣,与官方“唱反调”,展现了对资源分配不均的讽刺。民谣所唱的,何尝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段幽怨的民谣,可谓与不久前另一出讲述黑人女性的太空电影《NASA无名英雌》遥相呼应。

导演的取舍安排值得深入讨论。其实,俄罗斯去年上映的《星空浩劫》也拍得不错,虽然在香港回响不大,但在俄罗斯叫好叫座。只是,《星空浩劫》是典型太空求生电影,重点放在歌颂国家英雄。相较之下,《登月第一人》对登月计划的质疑,以及刻意隐藏美国国旗的象征意义,就好像有点“政治不正确”的意味,亦因此在美国掀起争议。美俄两出截然不同的太空电影,有如延续数十年前的太空竞赛。这场电影院中的竞争,再次突显了《登月第一人》的特别之处——将重点放在探讨登月英雄人性的一面,国家荣誉、政治正确还是其次。

《星空浩劫》在俄罗斯叫好叫座。(《星空浩劫》电影剧照)

明白《登月第一人》如何将故事和情感藏起来,自然明白要评价这部电影其实不容易。《星声梦里人》不论是演技上的爆发力、歌舞场面的镜头调度,还是导演多变的叙述方式,同样明刀明枪,观众很容易知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反之《登月第一人》正因为一切来得淡然,如同一杯清茶,淡而无味还是清香回甘,实在各花入各眼。这亦解释了为何《登月第一人》虽然普遍获得好评,但始终与“精彩绝伦”有点距离。

其实《登月第一人》不少地方都十分细致,例如配乐方面再次请来《星声梦里人》的Justin Hurwitz主理,效果不俗。至于太空船升空的画面和音效亦相当逼真,相信出任监制的史提芬史匹堡功不可没。加上电影初段以略为粗糙和摇晃的镜头为主,与后段登月后的极高清画面形成强烈对比,这些技术上的处理可见导演的心思所在。

(《登月第一人》电影剧照)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登月第一人》的确有点“得奖体”的格局。这部电影以广为人知的人物传记为故事骨干,同时又决心拍出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一面。电影以人类的伟大成就为背景,却又不失对弱势群众的关怀。电影在音效和画面方面尽显炫技,相信在题材和技术上得到不少电影节评审的欢心。至于曲高是否必然和寡呢?平心而论,电影中段略嫌过于平淡,虽然各部分都属于中上,但仿佛没有一点足以令人着迷。这份淡淡然是否刚刚好,实在取决于观众的口味,见仁见智。

回归人性本色 暗淡不失真挚

《登月第一人》这个名字,除了直译英文原名《First Man》,以及将焦点放在主角岩士唐身上外,亦有意无意呼应了前作《星声梦里人》。从星星到月亮的过程可见,星光虽然总是灿烂,但消散过后终得从梦里回归现实。尤其是当你在地球表面擡头仰望,看到那月亮貌似闪亮通透,然而终有一日,在登陆月球之时,才发现月球表面也不过是烂地一片。

(《登月第一人》电影剧照)

岩士唐何尝不是一枚月亮?远看伟大得发光,事实上还是千疮百孔。《登月第一人》正是要将岩士唐回归镁光灯外,有如月蚀一般,暗淡却真实。

《登月第一人》的亮点在“藏”,收起歌功颂德的宏大架构,把重点聚焦在岩士唐的心路历程。电影初段以粗糙和摇晃的镜头为主,烘托主角内歛压抑的情感,与后段登月后的高清画面形成强烈对比。

邝文峰中文系哲学博士候选人目前努力寻找文学研究以外的另一种笔调

上文刊载于第13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15日)《《星声梦里人》扬名 成就《登月第一人》 从繁星到皓月 绚丽复归平淡》。

更多《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影评:【影评】《邻座的怪同学》 怪的到底是谁?【影评】《无双》“真伪钞” 风云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