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亲职.三】离异子女情绪不稳 以孩为本支援不足

撰文: 欧阳翠诗
出版:更新:

在现代大都市,离婚并不是新鲜事,也似乎只是两个人的事,但如果有子女的话,尤其是未成年子女,听起来却复杂得多。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如果孩子无法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成长,但仍能同时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照料,是父母分开后的理想状态。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一种抚养模式对子女最好,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即使父母愿意合作,年幼子女却未必能理解“离婚”的意思,不懂得自处,也会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现时以孩为本的支援服务并不足够,要共享亲职的同时,如何令小孩学懂在两个家跟父母相处,也是一大难题。除了协助父母明白分开后需要互相协调后,为子女适应问题而设的支援服务也需要加强。(共享亲职系列之三)

【共享亲职.一】单亲家庭成长的单亲妈妈:想前夫多跟子女多见面

【共享亲职.二】价值观不同致家暴 两家轮流居住 孩子无所适从

阿伟指女儿有时会有不愿跟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离婚后她的情绪也不太稳定。(视觉中国)

阿伟(化名)于2016年跟前妻分居,当时他们已有两个女儿,一个刚入读幼稚园不久,另一个才几个月大。分开的原因是对方有新的感情,为了孩子着想,他本想挽救婚姻,去见婚姻辅导员,但还是挽救不了。

决定离婚后,前妻后来放弃抚养权,由他独力照顾两个女儿。“起初大女儿也很不习惯,她心里还是想我们在一起,但她不懂表达,变了很少说话。”他形容,女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把很多事情都埋在心里。

起初跟女儿说,他们将会分开的时候,也希望照顾女儿的感受,告诉她日后仍会常常见到父母,他们会如常爱她,只是父母相处不来,很容易会吵架,所以要分开。后来发现,女儿在学校的表现也受到影响,开始挑战老师,不守规矩,想引人注意。

“我们有跟老师说明家庭状况,老师也发现她行为上跟以往不同,例如上课偷吃糖果,但我在家中问她,她总装作听不到,或是不理我。”他说。

年幼子女在父母分开后行为上跟以往可能会不同。(视觉中国)

“刚分开时,看到女儿个性上的转变,自己内心也很难受的。她那么小就有种意识要做‘双面人’,为自己设了一些框框,在这边不谈妈妈的事,在那边不讲爸爸的事,自己不懂调节,情绪也很容易波动。”他说。后来他去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找到了“雨后彩虹”计划,让女儿接受游戏治疗及辅导,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阿伟自己也出席个案面谈。

小朋友经历父母离异,对“离婚”的概念难以有全面的认知,即使父母仍想在分开后跟小朋友好好相处,也未必能令小朋友明白如何自处而影响亲子关系。

现时,只有综合家庭服务中心及社会福利署保护家庭及儿童课,恒常为离异家庭提供支援服务,但欠缺专为小朋友而设的恒常支援,容易忽略小朋友的心理需要。前者有社工以个案形式就情绪上及福利上提供协助,但基于其协助“个案主”的角色,难以中立地协调共享亲职事务或协助小孩面对父母离异的生活。后者则专门负责处理由法院转介,为涉及儿童管养和探视安排事宜的离婚个案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蔡少玲认为离异父母很容易忽略了小孩的需要。(邓倩萤摄)

“雨后彩虹”计划是为期约一年的计划,由新鸿基地产资助,协助离异中的小孩提供个案面谈及游戏、艺术治疗,让孩子学习适应离异后的生活、纾缓情绪,以及学习和父母相处等。而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是四个服务单位之一,为约50个家庭提供服务。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辅导服务主任蔡少玲说,孩子很多时不懂用言语表达想法,经历父母离异,会有数个阶段,先是不愿承认,然后是难过,可能会质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以致父母不爱自己。接着会害怕或不安,甚至会有如尿床等退化的行为,或是逃避上学;到最后小孩愿意接受,开始懂得用新的方式和父母相处。而这些阶段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辅导,才能让小朋友较顺利度过艰难时期。

更多离异父母的故事︰

【共享亲职.四】争夺抚养权 无所不用其极 离婚后骨肉被迫分离

【共享亲职.五】家暴威胁下 赡养费屡被拖延 前夫借故不停骚扰

上文刊载于第119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9日)《共享亲职︰理想模式下的现实体验》专题中的〈离异子女情绪不稳 以孩为本支援不足〉。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