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港机遇不足 刘鸣炜吁放眼内地及海外:唔买都睇吓
查探身边青年对刘鸣炜的印象,他们未必说得出他是华人置业集团主席或前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只知道他是“离地的富家子”、“不知民间疾苦”、“叫大家不去日本旅行就可以买到楼的傻人”。刘鸣炜却说,这是在港参与公共事务的人必然面对的事,“我大可以很舒服坐在沙发上,很快就过一天”,但政府3年前委任他做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他觉得或可改变现状,即使被人骂,亦很值得。
大学毕业生与高薪职位增幅不相称
现时他是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他指大学毕业生数目不断增加,但高薪职位没随之增长,低薪基层职位空缺有一大堆,但大学毕业生不欲填补那些空缺,职场现实与学生期望持续有落差。“太多overqualified的人去争太少他们认为合理的工作。”他指西方国家青年亦面对同样情况,他们有政府补贴,但西方政府亦苦无解决良策。
我看过全世界不同政府、智库研究,无人有魔术棒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醒目的话就不应碰这个题目,(青年发展)委员会亦不应碰这个课题,如果你要行精面,不要在这触及太多,因为解决不来。
吁青年尝试走出去
刘鸣炜抛出一个“精面”的对策就是希望青年放眼内地及海外机遇,并套用街市阿婶那句话叫青年“唔买都睇吓!”但青年要到海外发展,他认为居留权和签证是一大阻碍,例如到欧盟地区工作,雇主要证明当地聘请不到这类人才,“一般香港人有何优势?他们去欧盟地区,有什么技能是当地没有的呢?难道是讲广东话?”所以他建议青年参加交流团、实习团,看看内地工作或升学情况,甚至整个商界亦应去了解内地或海外机遇。
有三个方法,一是狂派钱,永久性资助所有人每月两万元,但政府很快会破产;二是有一日有人发明魔术棒把事情解决;三是青年走出去。
早前港铁主席马时亨接受访问时,叫青年去大陆买楼,每天搭高铁返港工作,惹来青年狠批,当全球各地均设法留住青年时,香港却赶青年走。刘鸣炜反驳,谈留住青年的是国家层面,“伦敦青年会否死板得只留在伦敦,不愿去曼彻斯特、苏格兰工作或居住?纽约青年会否死板地只留在纽约?香港是很特殊,有人认为香港是一个(独特)地方,但这个地方的机遇确实无法满足这里所有人,你可以死板地选择留下,政府亦绝对有责任搞好此地,但眼见是无论搞得多好,亦无法满足到(现实需要)。”
对比本港与外国青年的分别,刘鸣炜指,外国青年同样面对贫富悬殊、教育参差、探索人生方向等问题,但外国青年眼中机遇是5,000万人口的地方,苏格兰人愿搬到伦敦居住及工作,甚至到欧洲其他地方工作,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止于本土,而香港青年却一般将活动范围局限在香港。
看大湾区机遇需考量细节
早前两位资深教育工作者何汉权和邱国光撰写的《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从》,提到因应“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学习外语、走出香港,以及鼓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崭新发展。
讲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的有两种人,一是想呃你,即是呃全香港青年,一是太坦白跟你说。
刘鸣炜同样鼓励青年走出去,但他却进一步指出,“呃你的人”会集中讲宏观层面,只标题式提到生产总值、失业率、企业增长数字等,但关键是细节上有什么工种适合香港青年,倡议港青到大湾区工作的人有责任讲清楚细节。
他向上述书籍作者抛出一堆问题:假设有100位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科技大学的商学系、电脑系或工程系毕业生,北上又可做甚么工作?假如你儿子是港大商科毕业,已得到高盛聘书,月薪六七万港元,你会叫他做高盛抑或去前海做金融?一个毕业生在本港广告公司找到工作,月薪万五六港元,在大湾区的广告创意相关职位的起薪点又是多少?
【 专访.下】社会思维懒惰只懂骂政府 刘鸣炜指教育属全城运动
记者将刘鸣炜的问题,逐一向书本作者何汉权查询。何汉权回应,如果青年只关注北上工作的起薪点,这就是“目光如豆”,重申整个大湾区幅员广阔,有无限可能性,劝香港青年不要只问人工,可赚到多少月薪全看青年的造化,最重要是要有乐观奋斗思维和逆境求生的斗志。至于要选择留港做高盛抑或到内地其他城市发展,何汉权认为两者皆可,这视乎个人性格及对内地发展是否有信心,若他是青年,就会放眼区内其他城市工作。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早前亦曾表示,整个大湾区都是青年的新跑道,期间亦没提到具体细节,是否又算“呃人”呢?刘鸣炜认为,政府正等待国家公布细节,相信适时可作澄清,政府总不能等到一切已成熟才作宣传,他认为青年最重要是持开放积极的态度,今天的大湾区亦未必有很多适合主流香港青年兴趣及工资期望的工作,但他相信内地工资迟早会与香港看齐。
不理会网民、政客责骂
但刘鸣炜又抛出一条自言“不是那么多人敢告诉你,但我够胆讲”的问题:香港大学生在内地市场有多少竞争力?他相信,若一位港大商科毕业生与一位清华大学商科毕业生,同时到中国银行北京总行求职,很大机会是清华毕业生获聘,所以现时要提出的问题是如何令本港大学毕业生跑赢或者是接近清华学生。
他提出很多问题,今天未有答案,他只希望有朝一日,北上发展不是异数,而是一个很普遍的选项,“犹如你去中环或者新加坡工作”。但他多次强调并非每个青年均适合北上发展,青年要自行衡量北上的优势与代价,自己为决定责任。
但在现时政治气候下,提议青年北上发展,易遭受抨击,但刘鸣炜不以为然。他表明,从不理会两类批评,一是网民的随意责骂,因不知他们是否香港人,二是政客,他甚至自诩是一个很好的“政治靶”,“别人要交数,要闹就闹”。假若是老师、社工、雇主、家长或本地青年的批评,他乐意去反思,但他指批评只属人身攻击,讲不出他实质错处。
上文节录自第115期《香港01》周报(2018年6月11日)《年轻人难上流 倡“走出去”谋发展 刘鸣炜:内地机遇“唔买都睇吓”》。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